核酸电泳染色液
核酸电泳常用染色液
1、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
较为常用的核酸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桔红色荧光。 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发出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无需洗净背景即可清楚观察核酸带型。若EB背景太深,可将凝胶 浸泡于1mmol/LMgSO4中1h或10
电泳槽公司

核酸电泳染色液
核酸电泳常用染色液
1、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
较为常用的核酸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桔红色荧光。 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发出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无需洗净背景即可清楚观察核酸带型。若EB背景太深,可将凝胶 浸泡于1mmol/LMgSO4中1h或10mmol/L MgCI2中5min,使非结合的EB褪色,这 样可检查到10ng的DNA样品,EB也可用于检测单链DNA或RNA,但其对单链核酸的亲和力相对较小,荧光产率也相对较低。
2、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
吖啶橙可嵌入双链核酸碱基对之间,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530nm的绿色荧光;还通过静电与单链核酸的磷酸基结合,在254nm紫外线激发 下产生640nm的红色荧光。因此可区分单链和双链核酸,灵敏度分别为0.1μg和0.05μg。但吖啶橙的染色操作要求严格,应在 22℃,0.01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避光浸泡30min,然后在搪瓷盘中用该缓冲剂4℃脱色过夜或22℃脱色1~2小时。
3、亚甲蓝(methylene blue)
可将RNA染成蓝色,但灵敏度不高,而且操作时间长。染色过程:胶浸泡于0.02%的亚甲蓝,10mmol/L Tris-Ac(pH8.3),4℃放置1~2h,用净水洗5~8h(反复换水),带型肉眼可见,较低检测量为 250ng。
以上信息由北京龙方科技为您提供! 龙方电泳 伴您成功!
DNA电泳原理
DNA电泳原理
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通常带电荷,将其置于电场中,会以一定的速度向与其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迁移,迁移速度称电泳速率。
电泳速率与电场强度、分子所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与分子与介质的摩擦系数成反比。 摩擦系数与分子的大小、构型及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生理条件下,DNA分子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故D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在电场中向 正极方向迁移。
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重复,故等量的双链DNA几乎带等量的净电荷。
如电场强度一定、电泳介质相同,电泳速率就取决于核酸分子的大小和构型。 构型相似的分子:分子量越大、迁移越慢。
电泳技术与病毒
北京龙方科技为您提供信息如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龙方电泳 伴您成功!
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和核酸可以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开来。在多数电泳技术中,每一种蛋白质或者核酸会形成一个条带。电泳技术的原理在于不同分子量的分子在凝胶中移动速率不同。将大小未知的蛋白质或者核酸分子在凝胶中的位置与相同凝胶中大小已知的分子比较,就能估计未知分子的大小。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在SDS去污剂存在情况下屏蔽掉蛋白质带电不同,从而估计蛋白质分子量。
复杂的病毒成分可以按照双向电泳进行分离,即先按照蛋白质等电点进行分离(等电聚焦电泳),再依据蛋白质分子量进行第二向的分离(SDS-PAGE)。
核酸或者蛋白质经过电泳分离的谱型可以通过将其从凝胶上转移(印迹)到一层固相膜上。如果转移的是DNA,就叫sourthern印迹技术,用以纪念它的发明者Edwin Southern;如果是RNA分子,就叫Nouthern blot,如果是蛋白质分子就是Western Blot。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