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走在大街上都能经常看到好多人穿汉服,引起一波名族风,也正是这一股风,拉起了汉服服装的崛起,对经济产业也是起着推动的作用,不得不说,那些穿汉服的小姐姐的推动力是让人不容小嘘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几乎翻了一番。而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19年汉服预计销售额将达14.1亿元,2018年
古装汉服定制

近几年走在大街上都能经常看到好多人穿汉服,引起一波名族风,也正是这一股风,拉起了汉服服装的崛起,对经济产业也是起着推动的作用,不得不说,那些穿汉服的小姐姐的推动力是让人不容小嘘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几乎翻了一番。而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19年汉服预计销售额将达14.1亿元,2018年汉服爱好者数量将会达到204.2万人,同比增长了72.9%。
从上面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其实可以轻松得到两个结论:一方面,汉服市场增长速度很快。无论是爱好者人群,还是购买量都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即使这样高速增长的市场,这也依然是一个人群关注很小的小众市场,因为整体销售额依然只有10多个亿左右。纵然近两年很火出圈,但也是近一两年之间的事情。
那么我们也来探讨一下,汉服是什么火起来的。对行业敏感的资本家早对这个领域下手了,首先从内容端进行布局。这是互联网公司切入消费领域一贯的打法,其次是VC们的布局。除此之外,之直专注于古风摄影的摄影机构盘子女人坊也在2018年获得由元创资本投资的C轮融资。后就是社交媒体上受到热捧,证明汉服在人群市场中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下,进一步沉淀下各种不同推广这种潮流文化的社团,这也会进一步加剧汉服文化的流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有1300多家,到了2019年则增到2000多家。而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市面汉服消费人群已经超过200万,这从侧面反映,汉服消费已经从以前未能出圈的消费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出圈的大众流行消费品,在很多汉服店铺上显示,很多制作工期已经排到2021年。看这些汉服店铺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汉服有多“火”。
现代汉服
一代汉服者诞生于2001年,主导2001年至2003年初的汉服界,彼时的汉服并未走入现实社会,或可称为网络汉服,当时的汉服处境是挖苦讽刺、冷嘲热讽、拼命摸黑,恶意,鲜有支持者。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汉服复兴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现代汉服的定位未能作出准确论述。
第二代汉服者诞生于2003年,主导2003年初至2005年的汉服界,这时汉服已经走入现实生活,汉服的处境开始改善,虽然否定、诋毁汉服的声音依然众多,但已出现数量可观的支持者。第二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解决了汉服融入现代社会可行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汉服运动理论,汉服界开始分化出比较温和的派别,无论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派和温和派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但汉服如何走入主流社会难度依然很明显,故积极的媒体报道也并不多见。
第三代汉服者是指06年初以来至今天的汉服界,当然包括不少新人。通过前两代汉服者的艰难重重的拼搏努力,通过前两代汉服者处于冷嘲热讽中的汉服活动,和硬为汉服打下的一片天地,于是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06年初以来汉服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迅速出现在大江南北,甚至港台南洋欧美华人社区,虽然存在着众多误解,但汉服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概念,积极的媒体报道大量出现。第三代汉服者的理论基本延续第二代,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都是如此,在理论上基本没有大的建树,无非是继续坚持并深化。第三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传播,身体力行地让汉服概念开始走入主流社会。
丝锦汉服生产定做厂家浅谈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不仅要能传承、能弘扬、能转化,更要能发展。目前汉服文化很多仅停留在表面的喜欢和展示上,缺少一些深入的发展。应该通过创造更多机会让人们穿汉服、懂汉服,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现象,才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
无论是喜欢穿汉服,还是做汉服市场,只有深入了解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做到外表与内涵相得益彰,才能让汉服发出璀璨的光芒。
弘扬汉服文化不能一味地传承,更需要契合时代特征去发展和,只要能够代表民族自身的特色,就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汉服文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