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不发火地面是否能通过后期消防验收?
这个一定是否定的!无论是从规范出发还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这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第3.6.6条就有规定,甲乙类厂区的地面需要同时具备防静电和不发火两个性能。
有些业主可能不理解,觉得我只需要防静电或者只需要不发火就OK了,当然如果只是单单为了验收通过,办法或许真的有很多,但是如果要是想让地面真正的给我们的生产安全
防静电不发火材料公司
单一不发火地面是否能通过后期消防验收?
这个一定是否定的!无论是从规范出发还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这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第3.6.6条就有规定,甲乙类厂区的地面需要同时具备防静电和不发火两个性能。
有些业主可能不理解,觉得我只需要防静电或者只需要不发火就OK了,当然如果只是单单为了验收通过,办法或许真的有很多,但是如果要是想让地面真正的给我们的生产安全给予加持,单单是防静电或者不发火那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同时具备防静电不发火两种性能,其实就是为了阻止地面上产生的点燃源,那么由地面产生的点燃源不外乎就两种一个就是静电放电火花(静电粒子积聚,产生了电位差之后静电就会放电同时带有火花,尤其是北方进入秋冬季,气候干燥,就是滋生静电的场所)另一种就是摩擦撞击火花(物体撞击地面时,由动能转化为热能后产生的火花)。所以广大业主同志们,既然是甲乙类场所,那么为了阻止地面点燃源的产生,单一不发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防静电或导静电功能。
而且除这两点之外,还必须具备阻燃和性能持久稳定。不光是地面外观上的保障,也是其性能的安全卫士,如果其 硬度如白云石一般,那么他的性能必然会随着它被损坏而受到影响。阻燃(又称燃烧等级A1级),一单场所内出现着火可以通过阻燃来降低火灾的过火面积,从而给消防工作争取时间。性能持久稳定,这也不光是地坪质量的衡量标准,也是长久的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
防静电地面的施工及验收方法?
答:防静电地面施工前应先做施工准备:
1,施工环境准备;准备有220v/50hz电源和水源,地面下的线路系统应该在铺设防静电地面前安装完毕。
2,施工工具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要的工具如:吸尘器、卷尺、切割锯激光测定仪等。
施工工艺步骤:
步,基层处理和清理;基础表面应该保持平整光洁不起灰尘,含水率不大于百分之八。第二步,找到根据房间平面尺寸和布局情况,找到点,套分格子,定位套线。
第三步,安装固定可调动支架和引条。
第四步,铺设防静电面层。
第五步,清理擦拭和打蜡。把地面清理干净,在涂抹面层打蜡工作。
验收标准就是:
1,防静电地面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符合施工规范和现行的;
2,防静电地面表面必须清洁,无灰尘,和遗留的物品,图案要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无裂纹,掉角等现象;
3,防静电地面表面无划痕,无涂层脱落,边缝没有破损;
4,防静电的地面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5,防静电地面的面层边条应保证是一条直线,相邻之间的地面错位不大于1毫米;
6,铺设好以后,防静电地面整体应该稳定牢固,人员在上面行走不应该有摇晃感,不应该有声响。
为什么要提高静电保护意识?
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火灾危险性
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
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而且随着转速加快。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