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历史久远电絮凝法处理废水是利用铝或铁阳极溶出,原位生成高活性的多形态聚铝或聚铁絮凝剂,将水体中污染物微粒聚集成团并沉降或气浮分离的除污工艺。电絮凝法具有、泥量小并易于固液分离、无需外加药剂、二次污染少、操控和设备维护简单、易于自动控制和终出水中总溶固(TDS)小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处理重金属、氟离子以及染料等无机、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电絮凝技术的历史久远,
电子絮凝器厂
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历史久远
电絮凝法处理废水是利用铝或铁阳极溶出,原位生成高活性的多形态聚铝或聚铁絮凝剂,将水体中污染物微粒聚集成团并沉降或气浮分离的除污工艺。电絮凝法具有、泥量小并易于固液分离、无需外加药剂、二次污染少、操控和设备维护简单、易于自动控制和终出水中总溶固(TDS)小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处理重金属、氟离子以及染料等无机、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电絮凝技术的历史久远,1889 年伦敦首先建成电絮凝法处理海水与电解废液的车间。1906 年,电絮凝技术首先被德国人A. E. Dietrich 在美国申请,并用于船舱污水的处理。由于早期电絮凝技术水平低、能耗高、处理废水种类少,因此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未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类型的日益复杂和对小型废水处理集成设备的需求增加,电絮凝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对电絮凝剂原位生成及其絮凝机理的深入解析,各种因素对絮凝效率及电极极化和钝化的影响机制,电絮凝法对更多类型废水处理的尝试,以及电絮凝技术耦合电气浮等物化工艺提高整体处理效率等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电絮凝法是一个复杂的物化技术,其核心内容是絮凝剂的生成。对于Al 阳极,电解产生的Al3+在水中迅速以水合离子Al(H2O)6 3+的形态存在,随后很快水解失去H+ ,形成一系列单核络合物,如 Al(H2O)5OH2+、Al(H2O)4(OH)2+、Al(H2O)3(OH)3 等。由于羟基铝离子增多,剩余孤对电子,羟基配位能力未饱和,可与另一个铝离子逐渐聚合为羟基桥联结构,形成两个羟基键桥,从而由单核铝的络合物缓慢聚合成表面富含羟基的多核高分子网状聚合物 Alm(H2O )x(OH )n (3m-n),如Al2(H2O )8(OH)2 4+、 Al16(H2O)24(OH)36 12+ 等,并zui终转化成无定形的〔Al(OH)3〕n 絮凝剂。A. Sarpola 等〔5〕通过质谱分析证实了有超过80种单价铝核阳离子(Al2~13)和19 种多价铝核阳离子(Al10~27)存在,另外,还发现超过45 种单价铝核阴离子(Al1~12) 和9 种多价铝核阴离子(Al10~32),而铝絮凝剂的聚合度zui多可达32 个铝。除上述高分子网状聚合物Alm(H2O)x(OH) n (3m-n) 外,还会生成一些氧化铝合氢氧根的大分子聚合物,如Al13O4(OH)24 7+等

电子絮凝工作机理
该工艺是以电荷为絮凝辅助介质对废水进行絮凝的处理技术,此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絮凝系统、离心澄清沉淀系统、过滤系统及控制系统等。
废水(原水)首先经电子絮凝系统,在PLC程序控制器控制下,将电子絮凝系统内通入电流,从而打破流经电子絮凝系统的废水中悬浮物、浮化或溶解状污染物稳定状态的过程,水中的电生的电能将驱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当化学反应被驱动或被强制启动后,各种成分及化合物在电流的作用下将趋向寻找稳定的状态。通常,这种趋向稳定状态的结果会形成一个固体状物质,这种固体状物质将以非胶体或非溶解状态存在,经絮凝后的废水通过离心澄清反应器将污物进行分离。根据回用水用户的水质需求,可采用附加配套系统对分离后的净水进行深度处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