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介绍
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
国外对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使用铝酸钠或铝酸钾、醇胺等配制出了低碱液态速凝剂。其中,铝酸盐作为主要促凝物质,并加入了能起到早强和增稠的作用的醇胺。此类速凝剂碱含量减低至10%-20%,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比保持在70%-80%之间。随后,研究人员分别利用铝酸钙、铝酸钙和石膏、硫酸铝
套筒灌装浆料
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介绍
无碱(低碱)液态
速凝剂
国外对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使用铝酸钠或铝酸钾、醇胺等配制出了低碱液态速凝剂。其中,铝酸盐作为主要促凝物质,并加入了能起到早强和增稠的作用的醇胺。此类速凝剂碱含量减低至10%-20%,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比保持在70%-80%之间。随后,研究人员分别利用铝酸钙、铝酸钙和石膏、硫酸铝和冰晶石、硫酸铝等,对铝酸钠或铝酸钾液态速凝剂进行改性,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碱含量。为提高液态速凝剂产品的稳定性,还配合使用了无机酸、羧酸、链烷醇胺、酰胺、有机醇等改性组分,这也有助于增加喷射混凝土的粘聚性。
目前,以硫酸铝替代部分碱金属盐类物质所配制的速凝剂,作为新型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在市场上生产与应用较广泛。这类速凝剂品种很多,且组成成分和配制工艺也存在较大差别。
即碱性物质在加水拌合时,可立即与水泥中起缓凝作用的石膏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钠而消除石膏的缓凝作用,使得水泥中C3A迅速发生水化,并在溶液中析出水化铝酸钙进而导致了水泥凝结硬化。“红星I型”产品的掺加,虽然可使混凝土凝结,并促进早期强度的迅速增长,但混凝土后期强度却远远不及不掺速凝剂者。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必然导致其内部形成较大缺陷,且水化铝酸钙易发生晶型转变,也导致浆体内部孔隙率增加。另一方面,由水泥水化反应所形成的水化铝酸盐交错搭界的结构并非十分坚固,且早期较快的水化速率,也导致水泥矿物C3S和C2S的后期水化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浆体后期强度的发展。
速凝剂的作用
速凝剂是用量蕞大的混凝土外加剂,现在市场上的速凝剂都存在碱度过高的缺陷,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严格的物料配比来生产,使其碱度达到蕞低;有机类虽然不存在碱度的问题,但是其成本太高,很难在工程上大量使用。除有机速凝剂之外,凝结是随着钙矾石形成和增长而发生的。
速凝剂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求研发新型廉价的产品,从而满足工程上的各种需求,尤其是我国的速凝剂水平还跟发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液态速凝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市售速凝剂大多数是粉状速凝剂,施工中普遍存在粉状速凝剂添加不均匀和粉尘较大的问题。
液态无(低)碱
速凝剂促凝机理研究
自从速凝剂开发研制以后,人们对速凝剂促凝机理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至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统一的观点。近几年,液态无(低)碱速凝剂在国内外工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们对液态无(低)碱速凝剂促凝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然而,由于水泥凝结硬化的过程充满各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速凝剂品种繁多,所用原材料多种多样,这也就使得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速凝剂促凝机理的研究也有不同看法。大多数传统速凝剂主要含有生石灰、铝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
早期产生的水化铝酸钙使水泥速凝。即速凝剂中的碱性物质在加水进行充分搅拌时,立即与水泥中的石膏反应生成硫酸钠,从而消除石膏的缓凝作用。进而使水泥中的硅酸三钙迅速水化,并在溶液中析出水化铝酸钙,从而使水泥凝结硬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