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苗培育方法
首先要选择好苗床,苗床要选择光照充足而且没有病菌的苗床进行培育,土块选择平坦地块,同时保证排水良好,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进行培育。然后整体床土,床土要求疏松、肥沃、土壤病菌较少的床土,床土为沙质土壤,这样更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其次把床土铺平以后再上面适当放入一些农家肥,比如牛粪、马粪等,以提高后续红薯苗的发芽率和红薯苗的质量。然后将选好的红薯
普薯32种苗
红薯苗培育方法
首先要选择好苗床,苗床要选择光照充足而且没有病菌的苗床进行培育,土块选择平坦地块,同时保证排水良好,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进行培育。然后整体床土,床土要求疏松、肥沃、土壤病菌较少的床土,床土为沙质土壤,这样更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其次把床土铺平以后再上面适当放入一些农家肥,比如牛粪、马粪等,以提高后续红薯苗的发芽率和红薯苗的质量。然后将选好的红薯块切片插入准备好的床土当中,然后盖上塑料薄膜。
薯块要求质量完好、大小均匀而且薯皮光泽比较好的薯块品种。同时为了防止,可以在薯块切面位置50%的多菌灵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培育。
红薯窖藏中烂窖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引起烂窖的主要原因是:
1、收藏偏迟和薯皮损伤。红薯是一种喜温作物,在摄氏14℃以下就停止生长,如果收获时大量挖伤或擦伤薯皮,就为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样的红薯入窖后就容易腐烂。
2、薯窖保温条件差。如果红薯窖挖得太浅,或进窖后覆盖窖口过迟,或窖大而贮藏红薯过少,或严冬季节经常开窖取食,使窖内热气保不住,红薯多次遭低温影响。
3、封窖过早换气不够。红薯入窖前期,薯块未进入休眠期,呼吸作用旺盛,温度湿度迅速上升,如果封窖过早,或开窖换气不够,就会造成窖内高温高湿,这样软腐病极易发生。
4、旧窖修整、消毒不好。凡贮藏过红薯,且烂过窖的老薯窖,窖内都有大量的病菌存在。一旦窖内温度9℃、湿度在95%时,病菌就很快侵入薯块而造成“烂窖”损失。
防止贮薯烂窖的方法主要有:
1.适时收获,减少损伤。
2.严格旧窖消毒。入窖前,要将窖内四周老土层清理出去,再用柴草熏烧15分钟左右,并用或杀菌灵消毒剂喷洒进行消毒,然后在窖底撒一层新鲜生石灰、石灰上铺一层沙土,分层堆放红薯。
3.适时封窖,注意通风保温。入窖后15~20天内可不封窖,保持15~16℃,湿度80%~90%,这段时间要注意通风。此后为贮藏期,温度控制在13***15℃为宜。严冬封窖后不要经常开窖,并防止雨雪入窖。
入窖后的红薯储藏技术怎样可靠
甘薯收获后,除留少量鲜食外,大部分需要进行储藏。但由于甘薯块根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损。若是储藏不当易发生腐烂,造成重大损失。入窖后的红薯储藏技术怎样可靠
1、甘薯的适时收获和入窖前的薯块处理
当秋季气温降到18℃时,即可收获甘薯,要在气温降到10℃以前收获完毕。用50%辛硫磷1000液蘸苗20分钟,可杀灭茎线虫病,预防病虫害在田间危害传播。收获过早,甘薯产量低。收获过晚,易受冷害,不耐储藏。收获时要轻挖、轻运、轻放,减少人为伤害。入窖前对薯块要仔细挑选,剔除带病、虫咬、破损的薯块。对于水淹的薯块要在窖前空地晾晒3~4天。
2、薯窖消毒
红薯储藏技术
如果使用旧窖储藏甘薯,应先将旧壁剥去2厘米,底部挖除10厘米,用石灰浆涂粉窖壁,或用加水喷洒。发过病的旧窖还要用密闭熏蒸消毒。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后者可损伤动脉血管,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窖也进行消毒处理。窖深2米,宽1.5米,长度随储量而定,开口向南。窖顶每隔80厘米放一根木棍,上面铺20厘米玉米秸秆,或麦秸、豆秸等。上面覆土50厘米。甘薯的储藏量不能超过薯窖容积的2/3,留出空间通风排湿。
3、入窖后红薯储藏技术的管理。
入窖后的20天内,因温度高、湿度大,薯块易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白开窖门通风,晚上关闭,使窖温稳定。一般行间距是60-80厘米,株间距为30-40厘米的间隔栽种。甘薯入窖20天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应注意甘薯的防寒保温。封闭窖口,薯堆上加盖干草,保证温度不10℃。春暖后,气温回升,应及时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度,减少薯块养分消耗,延长储藏时间。红薯储藏技术的可靠性影响着甘薯的寿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