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胶带内聚力破坏模式(CF)
胶粘剂本身的内聚力较小,小于其它4种力,剥离时,胶粘剂中间本身被撕裂。
4. 底材和胶粘剂之间接口破坏模式(粘附破坏,AF)
剥离时,胶粘剂直接从底材上完全脱离,转移到背材上,多发生于底材表面能较低的产品上,如底材为PP,PE等。
5. 底材撕裂模式
底材较薄弱,背材的内聚力(抗撕裂力)小于其它4种力。
6.
水溶性压敏胶生产厂家
3. 胶带内聚力破坏模式(CF)
胶粘剂本身的内聚力较小,小于其它4种力,剥离时,胶粘剂中间本身被撕裂。
4. 底材和胶粘剂之间接口破坏模式(粘附破坏,AF)
剥离时,胶粘剂直接从底材上完全脱离,转移到背材上,多发生于底材表面能较低的产品上,如底材为PP,PE等。
5. 底材撕裂模式
底材较薄弱,背材的内聚力(抗撕裂力)小于其它4种力。
6. 黏滑振动模式(SS)
剥离时,背材和底材表面间断的残留胶粘剂。多发生于底材和背材表面能相差不大,胶粘剂和背材/底材界面的粘附力小于3种物质本身的内聚力,再加上剥离时的其他叠加因素造成。

1、外观无色无味;
2、产品无杂质、无溶剂,无挥发性物质;
3、对纤维材料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且强度恒定,性能稳定;
4、热稳定性好,不易渗漏反粘,开发时间较长;
5、能适应纤维喷涂、螺旋喷涂、刮涂及多条式喷涂等自动化工艺设备。
这是常见的包装方式。流胶时,熔融态的热熔压敏胶直接被分装于预先摺叠成盒状,涂有高耐热性的离型纸或膜上。

在热塑弹性体压敏胶中除了必须加入增粘树脂;还要加入一定量的软化剂(或称为增塑剂),作用是改进压敏胶的性能,如增加初粘力,降低压敏胶溶液或熔融粘度,改善涂布工艺;还可适当地降低成本。
选用软化剂必须考虑它与热塑性弹两相的相容相问题,软化剂的加入使得热塑性弹性体中两相玻璃化湿度Tg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压敏胶的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