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赖于设备中的AO生物处理工艺。
其中工作原理是在A级,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氨转化分解为NH3-N,同时利用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将NOˉ2-N、NOˉ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
一体化污水处理
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赖于设备中的AO生物处理工艺。
其中工作原理是在A级,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氨转化分解为NH3-N,同时利用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将NOˉ2-N、NOˉ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好氧池的有机负荷,还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

条 为了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结合我省淮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淮河流域的干流、支流、河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淮河流域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四条 开发利用淮河流域水资源,应当统筹规划,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不得降低原有水体的水质。
第五条省及淮河流域县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开展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拟定有关技术政策,推广水污染防治实用技术。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淮河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淮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对防治淮河水污染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给予奖励。

1.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装置(1)、 缺氧池(2)、厌氧池(3)、好氧池(4)和沉淀池(5),还包括污水后处理
装置(6)、污泥处理装置(7)和供氧装置(8),所述预处理装置(1)设 有污水进口,所述沉淀池(5)设有出泥设施和出水端,所述沉淀池(5)
的出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7)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沉淀池(5)的出水 端与污水后处理装置(6)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缺氧池(2)
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通道,所述好氧池(4)与供氧装置(6)连接。
2.所述好 氧池(4)与缺氧池(2)之间设置有内回流口。
3.所述好 氧池(4)、厌氧池(3)缺氧池(2)内均设置有导流墙(41)、导流环(42)
及推流装置(43)。
4.所述污 水后处理装置(6)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沉淀池(61)、高效滤池(62)和
消毒装置(63),所述混凝沉淀池(61)的进料端与沉淀池(5)的出水端 连通,所述混凝沉淀池(61)设有出泥设施,所述混凝沉淀池(61)的出
泥设施与污泥处理装置(7)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61)底设置 为多格斜坡,所述高效滤池(62)设有反冲洗装置和过滤装置(621)。
5.所述污 泥处理装置(7)包括污泥浓缩池(71)和污泥脱水间(72),所述污泥浓
缩池(71)和污泥脱水间(72)均设有进料端、出泥端和出水端,所述污 泥浓缩池(71)的进料端与沉淀池(5)的出泥端及混凝沉淀池(61)的出
泥端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71)的出泥端与污泥脱水间(72)的进料端 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71)和污泥脱水间(72)的出水端均与预处理装
置(1)的污水进口端连接。
6.所述一 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药剂投加装置,所述药剂投加装置与混凝沉淀池
(61)连接并与污泥浓缩池(71)的出泥端连接。
7.混 凝沉淀池(61)比高效滤池(62)高1.5m~2m。
8.污水从 缺氧池(2)流到厌氧池(3)、好氧池(4)到沉淀池(5)的总水头差
为0.5m~1。
9.所述沉 淀池(5)为竖流沉淀池,所述沉淀池(5)设有进料端、出泥端和出水端,
所述沉淀池(5)的进料端设置在沉淀池(5)的下部并与好氧池(4)连接, 所述沉淀池(5)的出泥端与排泥装置连接。
10.包括如下步骤:
1)经过预处理装置(1)预处理后的污水自流到缺氧池(2),同时, 回流的活性污泥也被送入送缺氧池(2),缺氧池(2)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
行脱氮处理;
2)脱氮后的污水及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厌氧池(3),在厌氧池(3) 进行有机物厌氧分解并去除污水中的磷;
3)除磷后的污水及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好氧池(4),好氧池(4)有 供氧装置(8)进行供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进一步降解去除,
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成xiao酸盐氮完成硝化反应,并产 生更多的活性污泥;
4)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及活性污泥混合物进入沉淀池(5),活性污泥在 沉淀池(5)中进行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回流到前端缺氧池(2)以补充
活性污泥,另一部分富含磷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入污泥处理装置(7), 从而达到除磷的作用;
5)沉淀池(5)分离出的清水上部清水层排放至混凝沉淀池(61),在排 放的过程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及悬浮物SS,产
生泥水分层,污泥被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清水则排放至高效滤池(62) 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清水再排放到消毒装置(63)进行消毒即产生达到排
放标准的清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