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到高1端形态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直播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经历发展后,直播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将逐渐丧失新鲜感。”陈鹏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型网络直播平台已突破300家。然而,受访者普遍认为,大部分直播平台并无鲜明特色,直播内容也呈现同质化趋势,很难引人关注。
伴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直播平台低俗化问题也层出
网红直播平台电话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到高1端形态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直播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经历发展后,直播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将逐渐丧失新鲜感。”陈鹏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型网络直播平台已突破300家。然而,受访者普遍认为,大部分直播平台并无鲜明特色,直播内容也呈现同质化趋势,很难引人关注。
伴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直播平台低俗化问题也层出不穷。去年,网信办颁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目前,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间直播间已被“封杀”,网络直播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重组。
“靠‘脸’吃饭的直播绝不是长久生意。”于志超认为,要避免直播产业变成一场泡沫,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生存法则,“只有在遵守法规和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不断直播形式、优化直播内容,才能将网络直播发展为有生命力的IP资源”。
“Z一代”与网络直播行业相互影响
一是“Z一代”占据直播受众主体,参与活跃度极高。
互联网直播平台的蓬勃发展与“Z一代”的青睐有加密不可分。当前,“Z一代”的每5个人中就有4个人观看过直播,直播用户中“Z一代”的占比已超过七成(占用户总数的71.5%),且以95后、00后居多。
除了人数之外,“Z一代”的直播用户粘性也较其他年龄群体更高,整体观看时间更长、互动更为活跃。可以说,直播已是很多“Z一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直播作为了解、引导“Z一代”的入口
一是参与直播的“Z一代”不是“非主流”,需全1面认知并客观定位其综合价值。
网络无界,安全有疆。2016年7月,文化1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络直播行业做出了相关规定。今年6月起实施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对直播内容范围做了明确要求。面对网络直播这种新型传播形式,在严格遵守制度规定和保密底线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趋利避害、更好为我所用,值得各级带兵人思考。目前,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间直播间已被“封杀”,网络直播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重组。军营直播拒绝“野蛮生长”
“网络直播作为新生事物,由于其缺乏强力监管、内容随意性大等特点,容易造成负1面影响,但如果教育管理得当,直播也能释放更多正面效应。”连日来,该部经过多轮调研,在充分征求官1兵和意见的基础上,对官1兵使用网络直播软件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