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监控设计原则和框架结构设计
接入层:主要是为前端设备接入提供设备的对接接口,其主要接入类型不局限于具体类型设备,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平台通信数据对接接口也可以无缝对接。传输速率及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排水管路进入管廊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的因素,并非供排水管道一定要纳入综合管廊。信网络负责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控制及数据存储中执行平台所收集及下发的相关数据指令到相关设备。
综合管廊图纸
综合管廊监控设计原则和框架结构设计
接入层:主要是为前端设备接入提供设备的对接接口,其主要接入类型不局限于具体类型设备,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平台通信数据对接接口也可以无缝对接。传输速率及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排水管路进入管廊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的因素,并非供排水管道一定要纳入综合管廊。信网络负责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控制及数据存储中执行平台所收集及下发的相关数据指令到相关设备。
数据层:在数据层,将视频、监测数据、报警信号、设备信息、地理信息等进行结构化融合,将共性资源进行关联,实现对综合管廊所有业务系统监控数据的汇总,同时对重要数据进行存储。
应用层:包括了视频监控部分、地理信息部分、环境监控、火灾报警、巡检等业务应用,在应用层要对管线单位提供通信接口,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结合不同的侧重和部门划分,具有不同的治理特点和监管手段,系统按照业务划分,体现管廊监控协同和精细化管理。完善的故障预警机制:多级故障预警机制,改变了原来的事后被动处理情况,真正实现事前主动防范。
展示层:将应用层的处理结果通过操作界面展示给工作人员,同时为其提供人机操作入口。
综合管廊监控:智能化的监控安防
首先是我们传统的安防监控,装上多块屏,有可能还是监视器,近两年基于流行拼接屏的,那拼接屏的缝隙也就有5.5MM,3.5MM,无缝拼接等多种,安防监控一般很少用LED屏来做画面显示。
我们首先看到的张图就是传统的监控,12块拼接屏,每块屏多画面显示,屏上显示几十几百路视频,而项目往往动不动就几百上千路,所以还得画面轮巡,那就用数字矩阵的轮巡功能,有程序、同步、群组切换,再加上报警切换,宙视达的数字矩阵继承了模拟矩阵的所有切换功能,简单实用,做到看你想看,重点监控的作用。综合管廊应设置统一管理平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监控与报警系统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并应具有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功能。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么多的画面,人有视觉疲劳,再加上轮巡切换,再加上球机的无序转动,基本值班人员就不会去看大屏了,视频就只起到事后查看的作用了,而且这个视频在哪个位置对于值班人员来说根本不知道,尤其是这种管廊项目,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需要看视频上的文字标注才能看清是哪里的视频,这样就产生了对地图的需求了,如下图所示,就有了在一台电脑上装个地图客户端的情况出现了.
综合管廊宜设置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综合管廊宜设置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综合管廊和内部各管线基础数据管理、图档管理、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护、维修与改造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
2、应能为综合管廊报警与监控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五.综合管廊应设置统一管理平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监控与报警系统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并应具有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功能;
2、应与各管线配套监控系统联通;
3、应与各管线单位相关监控平台联通;
4、宜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联通或预留通信接口;
5、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