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是在早期就有的古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机关人制造者是蕞早研究有关机械手、关节活动等问题的.现代机械手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46年第壹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同时,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核能技术的
家电塑料件机械手
机械手是在早期就有的古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机关人制造者是蕞早研究有关机械手、关节活动等问题的.现代机械手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46年第壹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同时,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核能技术的研究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有害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我国工业
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比欧美要晚30年左右,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第壹台机械手在上海开发成功,随之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开始,我国大大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重视程度,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众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参与下,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其中有由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的喷涂机器人,广州机床研究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的铔弧焊机器人,沈阳工业大学设计制造的装卸载机器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器人的控制器,都是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的。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机器人关键部件也被开发出来,如机器人轴承,减震齿轮,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等等。
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执行机构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
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驱动机构,驱动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控制机构主要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驱动机构动作,进而控制执行机构运动。
机械手详细的运动为:1.定位;2. 抓取 ;3.提升 ;4. 顺时针转 90° ;5. 前进;6.下降 ;7. 松开 ;8. 提升;9.后退;10. 逆时针转 90° ;11.下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注塑
机械手的驱动系统一般可分为气压驱动和电力驱动等两类,也可以根据工作要求采用上述两种类型的组合系统来完成驱动。在设计选用驱动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机械手的负载量来确定驱动系统的类型,一般来说,重负载的可选择电力驱动系统,轻负载的可选择气压驱动系统。
(2)对于作点位控制的注塑机械手多采用气压驱动系统。
(3)对于需要采用伺服控制的机械手多采用电力驱动系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