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行进中散热器温度过高,形成防冻冷却液沸腾现象汽车在行进中散热器温度过高,形成防冻冷却液沸腾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热天和走山路时。 散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内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携带的热能释放到大气中。冷却液沸腾说明循环的散热系统出现故障。 故障产生的原因通常是: (一) 冷却液不足,散热器损坏修复后散热面积不足。 (二)散热器内流通不畅。 (三)散热片外通风
液压支架浓缩液供应商
汽车在行进中散热器温度过高,形成防冻冷却液沸腾现象
汽车在行进中散热器温度过高,形成防冻冷却液沸腾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热天和走山路时。
散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内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携带的热能释放到大气中。冷却液沸腾说明循环的散热系统出现故障。
故障产生的原因通常是:
(一) 冷却液不足,散热器损坏修复后散热面积不足。
(二)散热器内流通不畅。
(三)散热片外通风不畅。
(四)百叶窗未开启,通风量不足。
(五)风扇传动带过松,风力不足,且冷却液循环流动速度不足。
(六)节温器开启不足。
(七)发动机循环系统内壁有过多的沉积附着物,使得散热功能发挥不足。
(八)循环系统有的管道弯折过度使得冷却液流通不畅。
(九)点火系统 点火时刻过早、过晚都能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形成冷却液沸腾现象。
以上都是机械的原因,有时环境条件和驾驶操作方式也可以造成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到沸腾的地步。
191家企业生产的21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63
目前,防冻母液只占据整个市场的1/4,一些杂牌,包括防冻母液却占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
防冻母液的质量安全引发的汽车安全事故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近日,质检总局对防冻母液的质量进行抽查。结果显示,191家企业生产的21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63.1%,157家小型企业生产的17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更低,仅为54.7%。冰点未达到标准要求,沸点过低,腐蚀试验不达标,成为此次抽查的主要质量问题。由于大量防冻母液流入市场,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危害,严重的将会引起。可以说,目前防冻母液行业的混乱状况,急需来规范,管理部门来监管。设计在纬度高的寒冷地区使用的车辆行驶在纬度低的地区时,速度高时还能勉强使用,但是等红灯时,温度很快就高起来了。

汽车防冻母液的对比缓蚀助剂
缓蚀助剂的对比
缓蚀助剂是导热介质的重要组分,对产品的缓蚀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据前述内容,汽车防冻母液或基于汽车防冻母液配方所做的太阳能导热介质,其缓蚀助剂选择上主要针对铸铝和黑色金属,配方中添加的缓蚀助剂主要是偏硅酸钠和亚,这两种是和得到无机缓蚀剂,偏硅酸钠虽然是有效的铝缓蚀剂,但受热很容易形成絮状胶体并且沉淀下来,造成如下后果:(1)防冻母液中的缓蚀助剂已形成沉淀析出无法起到缓蚀作用;当环境温度零度时,冷却系统中的水就会转变为冰,冷却系统的部件就会有被膨胀裂损的危险,这时选用防冻液可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下正常工作。(2)太阳能系统因为污垢附着在夹套或者管道内降低了导热介质的流速,降低换热效率,并增加了锈蚀风险。亚是有效的黑色金属缓蚀剂,,在汽车防冻母液中应用没有太多限制,但是作为民用的太阳能产品,应该限制其使用。目前,很多太阳能厂家就是用汽车防冻母液作为导热介质加注到系统中,结果就是缓蚀助剂不对路,出现了前述现象,非但起不到缓蚀效果,更加剧了腐蚀的发生,太阳能换热系统很容易发生腐蚀从而泄漏损坏。

密度差异导热介质或者防冻母液的密度
密度差异
导热介质或者防冻母液的密度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产品的各种性能,但是通过密度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产品的类型及组分,我们通过表1可了解到常用的抗冻剂的原始密度。
常用的基础抗冻剂密度对比表(25℃,g/cm3)
抗冻剂
乙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密度
0.791
0.789
1.117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