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接地与保护性接地
根据接地的不同作用,一般分类如下
1.功能性接地
用于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使设备(系统)可靠而正确地实现其功能。如:
(1)工作(系统)接地。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进行的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电话系统中将直流电源正极接地等。
2)信号电路接地。设置一个等电位点作为电子设备基准电位,简称信号地。
2.保护性接地
以人
楼房防雷检测
功能性接地与保护性接地
根据接地的不同作用,一般分类如下
1.功能性接地
用于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使设备(系统)可靠而正确地实现其功能。如:
(1)工作(系统)接地。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进行的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电话系统中将直流电源正极接地等。
2)信号电路接地。设置一个等电位点作为电子设备基准电位,简称信号地。
2.保护性接地
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目的的接地。如:
(1)保护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
(2)雷电防护接地。为雷电防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用以消除或减轻雷电危及人身和损坏设备。
(3)防静电接地。将静电导人大地防止其危害的接地。如对管道、储罐以及电子器件、设备为防止静电的危害而设的接地。
(4)阴极保护接地。使被保护金属表面成为电化学原电池的阴极,以防止该表面腐蚀的接地。保护做法可采用牺牲阳极法和外部电流源抵消氧化电压法。牺牲阳极法是用镁、铝、锰或其他较活泼的金属埋设于被保护金属附近并与其搭接,但此法只能在有限范围提供保护。
对于长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管道可采用对被保护金属施加相对于周围土壤为-0.7-1.2V的直流电压进行保护。该直流电源一般通过整流获得。
3.电磁兼容性接地
电磁兼容性是使器件、电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
为此目的所做的接地称为电磁兼容性接地。进行屏蔽是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基本保护措施之一。为防止寄生电容回授或形成噪声电压需将屏蔽进行接地,以便电气屏蔽体泄放感应电荷或形成足够的反向电流以抵消干扰影响。

防雷工程施工后验收的项目有哪些
防雷工程竣工后,使用方、第三方机构等需进行防雷工程的验收,并通过验收发现防雷工程中是否存在瑕疵、是否需要整改或返工,从而确保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达到标准要求,能够有效地起到雷电防护作用。那么,防雷工程验收都包括哪些项目呢?
一、接地装置的验收项目
1.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2.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
3.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4.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5.随工检测及隐蔽工程记录。
二、接地线的验收项目
1.接地装置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导体规格和连接方法;
2.接地干线的规格、敷设方式、与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方式;
3.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线的规格、敷设方式、连接方法;
4.接地线与接地体、金属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
5.接地线在穿越墙体、伸缩缝、楼板和地坪时加装的保护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的验收项目
1.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2.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3.电子信息系统的外露导电物体、各种线路、金属管道以及信息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四、屏蔽设施的验收项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设备屏蔽设施的安装方法;
2.进出建筑物线缆的路由布置、屏蔽方式;
3.进出建筑物线缆屏蔽设施的等电位连接。
五、浪涌保护器的验收项目
1.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法、工作状态指示;
2.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长度、截面积;
3.电源线路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及能量配合。
六、线缆敷设的验收项目
1.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路由;
2.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间距;
3.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气设备的间距。
低压防雷器验收技术要求和指标
A. 防雷器型号: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相应的防雷器.检查通流量是否符合指标数据及防爆要求。根据IEC的规定,防雷器的选择应根据雷电流分配原理确定各级防雷器通流量的大小.在可能被直击雷击中的线路上,采用10/350 雷电流波形测试表示其通流能力的防雷器.在不可能被直击雷击中的线路上,采用8/20雷电流波形测试表示其通流能力的防雷器.
B.安装位置及保护等级:要求多级防护.每级防护器件安装位置为:
级:应安装在架空线和埋地电缆的连接处,或安装在总配电柜(屏)架上。
第二级:要求安装在楼层的配电箱(柜)_上。
第三级:要求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前端的配电柜处或设备处。

什么是保护模式:
SPD可连接在L(相线)、N(中性线)、PE(保护线)间,如L-L、L-N、L-PE、N-PE,这些连接方式称为保护模式,它们与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关。按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TN-S系统(三相五线)、TN-C系统(三相四线)TN-C-S系统(由三相四线改为三相五线)、IT系统(三相三线)和TT系统(三相四线,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极与电源接地极无电气联系)。目前,防雷器的保护模式大部分是4个保护模式(L-PE,N-PE),即三根火线分别与保护线,中性线与保护线连接。 还有一部分是全模式(L-L、L-N、L-PE、N-PE),即三根火线之间,三根火线分别与保护线,三根火线分别与中性线,中性线与保护线。全模式有10模式,在常用的3相星形接地方式中就是10模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