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煤生产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1.型煤初始强度差
型煤刚从成型模中释放出来时的强度称为初始强度,它必须确保型煤落在输送设备或干燥设备上时不会损坏影响型煤初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型煤粘结剂、设备压力、成型方式、原煤本身的粘结性、原料粒度等。
2型煤干燥破碎率高
型煤在干燥过程中破碎率高,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型煤干燥破碎率高的主要
松阳型煤厂家
环保型煤生产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1.型煤初始强度差
型煤刚从成型模中释放出来时的强度称为初始强度,它必须确保型煤落在输送设备或干燥设备上时不会损坏影响型煤初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型煤粘结剂、设备压力、成型方式、原煤本身的粘结性、原料粒度等。
2型煤干燥破碎率高
型煤在干燥过程中破碎率高,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型煤干燥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型煤粘结剂的选择不当一些型煤粘结剂在干燥过程中开始降低甚至失去粘结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型煤的破碎率。
3。型煤热强度不稳定
一般来说,型煤的热强度是指型煤在燃烧过程中的强度,不同于学术界对型煤热强度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对型煤热强度的要求是型煤在燃烧过程中不爆裂、不结渣、不塌陷影响型煤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煤灰分熔点、型煤粘结剂、原煤结渣性能、成型压力等。
4.型煤粘结剂选择不当
没有“通用”型的型煤粘结剂,也不是价格越高,型煤产量越好,而是必须根据不同的原煤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单一的有机或无机粘结剂很难满足型煤的所有要求型煤中使用的粘结剂多为复合粘结剂,其组成成分也多种多样不同组分在型煤粘结剂中的作用不同,同一组分和不同配比对型煤粘结剂的作用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是十分重要的。煤炭清洁转化的主要技术煤转化利用技术是用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变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能源和化工产品。
5.原煤未优化
型煤生产的原料一般是配煤。所谓配煤,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质量的原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指标较优、成本较低的混合煤配煤的目标是实现原煤的优势互补,更大限度地利用劣质煤,节约煤,降低原料成本。因此,配煤是型煤生产企业降低成本的必修课。
6.型煤综合成本高
要解决型煤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一些廉价的煤炭资源,通过配煤降低原煤成本;”中煤化工总经理陶立群介绍:“公司科研团队历经十年技术攻关,研制成功工业与民用洁净型煤黏结剂及配套助剂,在热强度、反应活性、经济性等方面实现突破,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形成一整套工艺技术体系。二是掌握粘结剂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生产自用的型煤粘结剂,降低粘结剂成本以30%-50%的比例,型煤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节能降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煤制油
煤制油 生物质制油 制油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煤的直接液化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燃料,并脱除硫、氮、氧等原子。具有对煤的种类适应性差,反应及操作条件苛刻,产出燃油的芳烃、硫和氮等杂质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特点,在发动机上直接燃用较为困难。费托合成工艺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备烃类化合物的过程。合成气可由、煤炭、轻烃、重质油、生物质等原料制备。3、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性元素,例如,锗、、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
根据合成气的原料不同,费托合成油可分为:煤制油、(生物质制油)和制油。煤的间接液化首先把煤气化,再通过费托合成转化为烃类燃料。生产的油品具有十六烷值、H/C含量较高、低硫和低芳烃以及能和普通柴油以任意比例互溶等特性。同时,CTL具有运动粘度低,密度小、体积热值低等特点。2、环保型煤烘干过程中破损率高型煤在烘干过程中破损率高既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同时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
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成为动力生产的燃料。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预计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将由1999年67.8%、2000年63.8%、2003年67.8%达到2005年50%左右。我国每年烧掉的重油约3000万吨,石油资源的短缺仍使煤代油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以煤制油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趋势。充分利用煤炭发热及化工合成的特性,突出原料功能,协调能源生产和化工生产等相关部门,在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电、热的同时,生产、化工品等清洁能源及工业原料。
煤气化方法繁多,其分类以过程参数及燃料种类和形态为依据。
(1)以原形态为主进行分类,有固体燃烧气化、液体燃料气化、气体燃烧料气化及固/液混合燃料气化等。
(2)以入炉煤的粒级为主进行分类, 有块煤气化(6~50mm)、煤粉气化(小于0.1 mm)等。此外, 入炉燃烧以煤/油浆或煤/水浆形成的,均归入小粒煤和煤粉气化法中。
(3)以气化过程的操作压力为主进行分类, 有常压或低压气化(0~0.35MPa)、中压气化(0.7~3.5 MPa)和高压气化(7MPa)。
(4)以气化介质为主进行分类, 有空气鼓风气化、空气-水蒸气气化、氧-水蒸气气化和加氢气化(以氢气为化剂,由不得煤制取高热值煤气的过程)等。
(5)以排渣方式为主进行分类,有干式或湿式排渣气化、固态或液态排渣气化、连续或间歇排渣气化等。
(6)以气化过程供热方式进行分类,有外热式气化(气化所需热量通过外部加热装置由气化炉内部释放出来)和热载体(气、固或液渣载体)气化。
(7)以入炉煤在炉内的过程动态进行分类,有移动床气化、液化床气化、气流(夹带)床气化和熔融床(熔渣或熔盐、熔铁水)气化等。
(8)以固体煤和气体介质的相对运动方向进行分类,有同向气化或称并流气化、逆流气化等。
(9)以反应的类型为主进行分类,有热力学过程催化验室过程。
(10)以过程的阶段性为主进行分类,有单段气化、两段(单简、双简)或多段气化等。
(11)以过程的操作方式为主进行分类,有连续间歇式或循环式气化等。
煤球厂家讲解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
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5分钟完全接火,10分钟内不仅能引燃蜂窝煤,而且能引燃各种煤炭。煤化程度和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