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瓦楞纸板满版印刷不露白?
满版印刷时,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模切生产,为保证印刷质量,还需要将原纸箱周边一圈增加一定的面积(如增大20mm),以保证轧制出来的纸箱不会漏白,其中增大的20mm的部分,即为满版修边损耗,这样纸板使用面积就会增加,如做10万个纸箱,纸箱长度100000*0.002米=20米,那么宽度也是20米,那么做10万个纸箱就需要多用20米*20米=400
苹果纸箱
如何做到瓦楞纸板满版印刷不露白?
满版印刷时,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模切生产,为保证印刷质量,还需要将原纸箱周边一圈增加一定的面积(如增大20mm),以保证轧制出来的纸箱不会漏白,其中增大的20mm的部分,即为满版修边损耗,这样纸板使用面积就会增加,如做10万个纸箱,纸箱长度100000*0.002米=20米,那么宽度也是20米,那么做10万个纸箱就需要多用20米*20米=4000平方米,按每平米3元钱计算,这样下来每次就浪费12000元。纸烘的太干,毛毯太干也会打滑,如果跑偏严重了,平行没调节好吧。多不划算!
当然之所以采用模切来生产,主要是因为纸板边缘没有办法保证印刷不露白,从生产方面来说工序增加,人员投入增加,效率反而降低,成本方面模切板制作及模切修边尺寸增加,整个成本要高出5%,真不划算!按照这一逻辑,进行预防性维护比定期进行停机和维护的成本还要高,即比设备出现故障后的维修成本要高。但是其实我们换种方式采用增加上墨量的方式,可以不需要进行模切生产的,事半功倍!
下面让我们结合联合利华的纸箱生产过程看一下:
生产工艺:纸板-----印刷开槽----粘箱
现场抽取5个纸箱无一个出现露白现象
楞峰也没有完全压溃
这样的产品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又是如何保证印刷出来不露白的呢?下面做简单的分析:
1、 纸板:瓦楞纸板要保证纸板边缘光洁,边缘不允许有翘曲现象,如果有要考虑进纸方向,不可以逆行印刷,这样纸板边缘就会出现印刷露白现象。
2、 油墨:红色油墨的色浓度必须要做高,也就是常说的高浓度,低粘度。如果浓度不高,那么印刷露白几率就会大,就必须加大印刷压力,加大印刷压力就会导致纸板被压溃,所以就必须保证油墨的,这也是个重点。
3、 印版:印刷版需要做改进,首先印刷版的硬度要要控制在34度,如果印刷版硬度过高那么印刷版转移油墨的能力就减弱,势必造成印刷露白。其次在印刷版背面纸箱上下摇盖边缘处贴上胶带,增加纸板边缘的印刷压力。
4、 压力:在生产前测量纸板的厚度,根据实际纸板厚度进行调整,送纸轮间隙及前挡板的间隙,然后不印刷在测量纸板的厚度是否被压溃。这个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规划,统筹考虑,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送纸轮的间隙非常关键,一定不能过重,如压力过重,纸板被压扁,后续任何压力都需要加大,同时纸板边缘也容易翻起导致印刷露白,所以送纸部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不是所有满版印刷都可以做到不修边、不模切,但是有一部分的产品还是可以通过生产工艺改进来达到不需要修边生产,这样即减低生产损耗,还提高了生产能力。
纸箱如何进行标准化?
纸箱如何进行标准化?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也是从这4个方面入手。002米=20米,那么宽度也是20米,那么做10万个纸箱就需要多用20米*20米=4000平方米,按每平米3元钱计算,这样下来每次就浪费12000元。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解决办法做一个分享。 印刷内容不统一的解决办法 1,制定印刷内容标准。比如:统一印刷内容大小、颜色、位置。 2,合并相同或者相似物品的印刷内容。比如:将多种商品的内容统一印刷,而采用人工或者机器在线打标等方式来勾选、标记正确内容方式来区分和显示内装物。 3,用标签(牛皮纸标签)图案或者标志代替纸箱印刷。一些特殊的无法统一的、或者量特别少的印刷内容,可以将其印刷到合适的标签上,发货时再贴在纸箱表面。(纸箱上可以印刷一个直角形状来统一和指示标签位置) 箱尺寸不统一的解决办法 纸箱尺寸的标准化,一直是企业和工程师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规划,统筹考虑,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步:根据公司的实际出货情况,制定尺寸设计和统一的标准依据。简而言之:是根据产品尺寸定包装尺寸?还是根据运输单元(运输工具)尺寸定包装尺寸? 切忌盲目的去根据什么、,或者行业标准设定自己公司的尺寸标准。 比如你是做淘宝快递箱的,发货都是零散发货,不用考虑托盘单元和集装箱尺寸,这个时候你硬是要去根据的尺寸模数标准设计尺寸标准,这就大错特错了。 同理,比如你是汽车配件行业,发货都是装载托盘单元并集装箱运输的。你的尺寸标准却不按照托盘单元尺寸设计。这也将大大增加你的物流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即这种模式下我们要考虑包装的尺寸链设计:产品-纸箱-运输纸箱-托盘-集装箱(货车)-仓库货架-上线工位) 第二步:做好公司目前纸箱尺寸的统计和分析。这一步非常重要。 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一定会让你做出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决策。 第三步:做好每一种包装的出货零件的分析,包括:客户要求、单次发货量和年发货量、发货方式、运输方式。 对于一些出货量太少的产品,宁愿降低空间利用率(缓冲材料填充)换取纸箱尺寸规格的减少。 反之,对于出货量大的产品,宁愿增加一个尺寸系列,因为他带来的综合效益极有可能远远大于多一个纸箱规格的成本增加。 第四步:做好成本对比分析。包括包装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仓储成本、甚至节约或者增加的人工工时成本。一定是对综合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而不是某单项成本。 比如由于你减少了某一个规格纸箱,导致这个纸箱包装的一个产品的运输费用增加,但是它带来的包装费用、管理成本、仓储成本、人力成本的总节约费用却高于了运费增加成本。这样的标准化工作就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做好了这些分析之后,再进行决策减少或者增加哪些包装尺寸。一般优先对发货量大的、客户要求低的进行改善,这类包装能体现出改善的经济效益,再对发货量小、包装规格多的进行合并、统一,这样能效的完成减少纸箱规格的目标,后再来完成客户要求高、改善难度大的。 以上是几个标准化的大方向,还可以利用内衬的结构设计、填充物的设计等等方面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但是由于这方面的因素更趋于个性化,这里就不详细谈论了,以后有机会再单独写文章来展现一些设计案例。 包装箱尺寸标准化工作,对包装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很高,能体现一个包装工程师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纸箱配材不统一的解决办法 纸箱的配材千千万,万万不能“雨露均沾”啊! 作为甲方,为了减少纸箱的规格种类,尽可能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