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介绍
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黄铁矿的结构是NaCl型结构的衍生结构,晶体结构与方铅矿类似,即哑铃状对硫离子[S2]2-替代了方铅矿结构中简略硫离子的方位,Fe2+替代了Pb2+的方位。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
晶体黄铁矿
黄铁矿介绍
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黄铁矿的结构是NaCl型结构的衍生结构,晶体结构与方铅矿类似,即哑铃状对硫离子[S2]2-替代了方铅矿结构中简略硫离子的方位,Fe2+替代了Pb2+的方位。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和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如想了解更多的黄铁矿的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华建新材料进行咨询。
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通常是将浮选得到的黄铁矿硫化物精矿,先在700~850℃下进行焙烧脱硫,产出的含SO2烟气用于制取硫酸,而焙烧后的烧渣再用于提金。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核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如想了解更多的黄铁矿的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华建新材料进行咨询。
黄铁矿的应用
化学应用:制硫酸:
根制造硫酸的方法可分为接触法和硝化法。——这就是黄铁矿很出名的自我介绍,因此它还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叫做“愚人金”。接触法是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剂)的V2O5作催化剂,将SO2转化成SO3。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递氧剂,把SO2化成SO3:SO2+N2O3+H2O→H2SO4+2NO根据所采用设备的不同,硝化法又分为铅室法和塔式法。而接触法可以生产浓度98%以上的硫酸。采用为多。
如想了解更多的黄铁矿的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华建新材料进行咨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