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果袋 :
1、套一次性摘袋的内黑双层袋,透气性差,雨量过大时,袋内外全是湿的,雨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果实容易发生病害.而套内红双层袋,即便外袋湿了,由于内袋涂过腊,袋内湿度小,果实发病轻.
2、内黑双层袋袋内温度高,果实褪绿快,摘袋后上色快,但套袋后或摘袋后易发生日烧;遇到秋季干旱年份,摘袋后晚上露水少,导致苹果不上色(果农俗称吊干).内红双层袋袋
水果袋加工
合理选择果袋 :
1、套一次性摘袋的内黑双层袋,透气性差,雨量过大时,袋内外全是湿的,雨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果实容易发生病害.而套内红双层袋,即便外袋湿了,由于内袋涂过腊,袋内湿度小,果实发病轻.
2、内黑双层袋袋内温度高,果实褪绿快,摘袋后上色快,但套袋后或摘袋后易发生日烧;遇到秋季干旱年份,摘袋后晚上露水少,导致苹果不上色(果农俗称吊干).内红双层袋袋内温度低,苹果褪绿慢,摘袋后上色也慢;但头一次摘外袋,间隔2-3天再摘内袋,不易发生日烧,即使遇到晚间露水少的天气,果实照样上色.
3、套内黑双层袋的苹果发生苦痘病比内红双层袋严重30%左右.
4、套内黑双层袋的果品在室温或冷库贮存时,褪色快,着色差的部位变黄(出现"黄腚"现象),果实鲜艳度差,影响出口销售;套内红双层袋的果品虽褪绿差,但果品贮藏后基本,果皮底色仍可保持浅绿色,鲜度达到市场要求的指标,受贮藏厂家和外商的欢迎.
5、套内黑双层袋的果实采后在冷库贮存一段时间,果实硬度比套内红双层袋的要低2-3磅,同样条件下后者果实硬度高.
又到了春耕生产的农忙季节,清园、施肥、打药、除草、浇水、疏花疏果、套袋……对于果农来说再也熟悉不过,天天忙个不停,一直到果子卖完。
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工作可以用机器代劳,工作,干活也轻松不少。但让广大果农烦恼的就是果实套袋工作,工作效率低,一个人每天套不了多少个果子,套袋季节自家人手根本不够,一人难求,需要从外地雇佣大量的劳力,随着工价的逐年攀升,果实套袋成为果农沉重的成本负担。上面就是苹果袋的运送过程中大概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水果套袋技术的优点有目共睹:
1、有效防止病虫侵染,减轻病虫危害2、降低风、日灼、冰雹不良天气对果实的伤害3、果面色泽漂亮,表光好,卖相好4、减少药和灰尘残留,保持果面洁净。
这些优点在初期引进阶段,成为农民有效的增产增收方式。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土地日益向种地大户流转的大背景下,果实套袋技术存在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农民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工作繁重,劳动效率低,而且无法使用机械替代。
这是果实套袋的大痛点。套袋季节,只有十几亩园子的小农户都要雇人套袋,本地人不够用就大量从外地雇人。现在鼓励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逐渐出现了几十甚至数百亩的大果园,套袋季来临时,大型果园找谁来套袋?
2、套袋成本高,农民不堪重负。
以苹果为例,每个果袋4-5分钱,套袋人工每个4-6分钱,摘袋人工每个2-3分钱,每亩地平均套袋数量15000个左右,每公斤苹果平均有5个,折合每公斤苹果的套袋总成本超过0.6元,每亩套袋总成本超过2000元,是苹果生产单项成本高的项目,超过药使用成本。二是推动塑料共混技术、塑料助剂新品及应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保证塑料包装材料没毒、卫生、环保的前提下,利用低成本技术使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提升,为减量化提供可能。
套袋果口感差,好看不好吃。
造成国产水果口感差的原因很多,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使用果实套袋应该是主要原因。
果实套袋后,不仅绿色的果皮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套果的袋子还遮挡旁边叶片的阳光,严重影响叶片正常光合作用,给果实提供的养分大幅减少,果实个头小、干物质积累少。
套袋方法:套袋前3~5天,将整捆果袋用单层报纸包好,埋入湿土中让袋体潮润,亦可喷少许水于袋口处,以方便扎紧袋口。果园喷药后应间隔2~3天再套袋。套袋应在早晨露水消失后进行。方法为:左手托住纸袋,右手撑开袋口,将纸袋和通气口完全鼓胀撑开,然后将果袋套在果实上,果柄置于纸袋纵向切口基部,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折扇”,折叠袋口于切口处,把捆扎丝扎紧,轻重适宜。严防雨水、从封口处进入袋内。整理果袋,使果实位于果袋的悬空位置。苹果套袋的意义苹果套袋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始套袋的目的是防止病虫,果袋当时是用书纸或报纸制作的。套袋顺序是先树冠上,后树冠下;先树冠内,后树冠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