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也称服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发包单位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更高的工作效率,将其非核心业务、缺乏技术人才的业务等,交由外包单位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换言之,劳务外包即是将单位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主要是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辅助性业务。基层人民劳务外包,主要集中于保洁、食堂、水电维修
劳务派遣单位
什么是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也称服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发包单位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更高的工作效率,将其非核心业务、缺乏技术人才的业务等,交由外包单位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换言之,劳务外包即是将单位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主要是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辅助性业务。基层人民劳务外包,主要集中于保洁、食堂、水电维修、汽车驾驶、保安等后勤保障领域及消防安保等技术领域。
防范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风险的建议
1、确保在适当岗位使用
劳务派遣劳动者。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岗位限制使用被派遣劳动者,避免因超越岗位限制而与劳务派遣劳动者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2、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本单位内部劳务派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务派遣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避免因指挥、管理不当而造成劳务派遣劳动者自身或对第三人造成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劳务外包中用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1、用工单位应明确外包单位从事
劳务外包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然后由外包单位工作人员完成用工单位定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
2、用工单位应为外包单位员工提供工作场所、工具等。
3、由用工单位必须参加外包单位用工人员面试,对于头一次上岗的外包单位员工,用工单位将对其进行管理制度、安全及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4、用工单位应尊重外包单位员工的民族习惯和宗族教信仰,不因民族和性别不同鄙视外包单位员工。
5、用工单位有权要求外包单位及时更换人员,同时外包单位必须保证出勤人数,不影响用工单位的生产;用工单位有权抽查外包单位员工的劳动合同、身份的证明等,外包单位及其员工应配合用工单位的抽检。
劳务派遣岗位设置风险防范
1.
劳务派遣岗位的“三性”要求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的岗位进行了明确限制,行政机关对劳务派遣岗位的管制将更加严格,可以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岗位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2.劳务派遣岗位的比例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第三款要求:“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劳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同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也作了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3.不参加社会保险的风险
有的用人单位采取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逃避社会保险义务,而劳务型公司又未为劳务人员办理参保手续与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或者是让劳务人员自己承担缴纳全部的社会保险费。
4.劳务派遣单位不具备劳务派遣资格的后果
《劳动合同法》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在实践中,有部分劳务派遣单位并未通过相应审批,取得劳务派遣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仲裁机构较有可能认定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5.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公司的特殊规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