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白芷中空,有纵长沟纹。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
白芷种子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白芷中空,有纵长沟纹。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白芷有很多不一样的品种,大多是按照生长的地域不同而区分的,例如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等。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
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 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分布在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杭白芷(变种)(中药志)川白芷(药材名)该种与白芷的植物形态基本一致,但植株高1-1.5米。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栽培于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及南方一些省区,为常用中药,主产四川、浙江、销并出口。各地栽培的川白芷或杭白芷的种子多引自四川或杭州。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纳米)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烘干用炕,温度以60℃左右为宜。无论晒干或烘干,干燥过程均要连续进行,中间不可中断,否则尽管后完全干燥,但其根心部会变黑而质量下降。每3-4kg鲜根可加工出lkg干药材。白芷成品以根条肥大、均匀、质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病害
斑枯病:又名白斑病,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常在生长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为多角形,初期暗绿色,后变为灰白,上面生有黑色小点。可使叶片全部枯死。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无论晒干或烘干,干燥过程均要连续进行,中间不可中断,否则尽管后完全干燥,但其根心部会变黑而质量下降。发病前或初期用l: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400-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2-3次。 虫害有黄凤蝶幼虫、红蜘蛛及蚜虫等,可用杀虫剂杀灭。
相关配伍①与防风、等同用,用于感冒,,鼻塞。②与薄荷、菊花、同用,用于外感风热。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④与、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⑥与、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留种方法有三种:(1)原地留种:在收获时间隔留下一部分根不收挖,使株距达60厘米左右,原地越冬。与、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