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28种;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34种;在标准化方面,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员会于2009年9月立项起草《LED主动发光道路交志》。1982
全透型主动发光标志牌
我国道路交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28种;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34种;在标准化方面,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员会于2009年9月立项起草《LED主动发光道路交志》。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72-82《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里将交志提升到三类105种,一直沿用至1985年。在这一时期,交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油漆涂刷于木块或铁皮以及搪瓷技术。
在我国,道路交志和标线的相关《道路交志和标线》gb 5768早发布于1986年,于1999年首先修订,该标准完全采用了反光膜技 术。直到2009年第二次修订,增加了主动发光式、照明式两种光学模式的道路 交志。而事实上,存在着明显功能缺陷的应用反光膜技术的道路交志, 在几乎所有的公路上沿用至今。原始的道路交志,通常使用颜料、油漆、木材、铁皮制成,仅仅能够在良好视线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近距离识别。
1962年,通用电气开发出LED发光二极管。LED的高亮、高寿命、低压、低 能耗优点,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与道路交志类似的户外广告标识制造业。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反光膜4 LED技术相结合,利用 新能源,开发出一种适用于任意公路环境的主动发光道路交志,必将提高道 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公路安全和生命防护。例如很多业主和用户,在产品设计和使用中片面地要求能源的配置,而不明白节能效率和持续发光工作时间才是关键。

主动发光道路交志特点:
光线穿透力强,可视距离远,可满足各种恶劣气候条件,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自带光源,照顾所有交通主体;在一些潮湿寒冷的环境下,产生的板面结露也会给交志带来视认模糊。低能耗、率、安全方便;能源应用广泛,维护简单。 过去的很多年里,因为电力能源与发光技术的缺陷,交志设施均以应用光线定向回归逆反射材料(俗称反光膜材料)技术为主。反光材料制造的交志设施是在有光源照射的条件下被动反光,起到视觉识别的作用,而在没有光源主体照射的情况下,夜间没有任何识别作用。在雨、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视觉识别的距离取决于光源主体的照射亮度,严重影响着车辆行人的方向和情况识别。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