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推进,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再生资源作为其中的一环,也迎来了另一个拐点,在细分领域中,电子垃圾在2018年迎来了报废高峰,行业增速有望改善。
我国是电子产品生产消费大国,淘汰过后不少或在家中“沉睡”,或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手机是近年来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电子产品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闲置的废旧手机约10亿部,但回收率却不足2%。
回收渠道不完善是废电子产品
库存电池回收
垃圾分类的推进,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再生资源作为其中的一环,也迎来了另一个拐点,在细分领域中,电子垃圾在2018年迎来了报废高峰,行业增速有望改善。
我国是电子产品生产消费大国,淘汰过后不少或在家中“沉睡”,或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手机是近年来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电子产品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闲置的废旧手机约10亿部,但回收率却不足2%。
回收渠道不完善是废电子产品处理存在的一个问题。机构统计,目前国内约有近90%的电子垃圾没有得到规范处理,而是经流动商贩、个体户回收后,直接交由小型回收企业、家庭拆解小作坊等进行简单的回收拆解处理。

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是保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目前其回收率相当停滞。仅在美国,每年就产生约940万吨电子废物,其中通过科学回收流程的还不到15%。而这些废弃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黄金,铝,碳纤维等材质,它们都可以被重新利用。在提前完成回收20亿磅二手废旧电子产品的同时,戴尔也在不断改进对于“闭环”材料(指那些从计算机生产或使用开始,经过回收并在计算机中再利用的材料)的使用技术,这构成了我们其他2020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回收—梯级利用主体的协同性看,回收-梯级利用网络体系的完善是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健康发展的前提。尽管《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企业保障废旧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同时,产业链其他相关方等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且国内也已由60余家汽车生产企业设立了2800多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远没有形成涵盖车企、电池企业、物流企业、梯级利用企业等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体系,未建立生产—回收—梯级利用主体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产业链主体间协同联动能力较弱,权责不够清晰。
现在可以用哪些处理方法?
动力锂电池主要由外壳、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动力电池的回收工艺大致两部分:步,进行放电、拆解、粉碎、分选等的预处理流程;第二步,分离拆解后的塑料,再对电极材料进行碱浸出、酸浸出、除杂后进行萃取;或者直接高温焚烧拆解碎片回收金属以及进一步采用湿法回收焚烧残渣。
这个过程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两类。化学回收中,主要有高温冶金法和湿法冶金法两种方法。而物理回收,则是用低温降低锂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活性来进行处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根据电池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后续投入领域不同,选择的方式也不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流程和处理方式的复杂性,在回收和处理的每一步流程都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