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年7月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的风筝实验及其后于1753年避雷针的公布揭开了人类对抗雷电的历史。1873年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发表的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的阐述了电磁场理论,之后伴随电磁理论的应用和普及,针对电磁脉冲的防护也正式纳入防雷范畴,直接雷防护和电磁脉冲防
防雷检测公司
1752年7月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的风筝实验及其后于1753年避雷针的公布揭开了人类对抗雷电的历史。1873年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发表的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的阐述了电磁场理论,之后伴随电磁理论的应用和普及,针对电磁脉冲的防护也正式纳入防雷范畴,直接雷防护和电磁脉冲防护构成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整体并一直沿用。
而在我国的防雷行业和技术起步较晚,80年代末期才有家防雷企业诞生,2002年5月深圳届防雷技术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在我国的防雷行业正式步入成熟,本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了两大防雷通用标准,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修订)和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至此我雷技术发展成熟。
雷电防护系统是指用以对某一空间进行雷电效应防护的整套装置,它由外部雷电防护系统和内部雷电防护系统两部分组成。
注:在特定的情况下,雷电防护系统可以仅由外部防雷装置或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即防雷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国内各大防雷企业都能够实现从设计、产品提供到施工及售后服务的防雷一体化体系解决方案(防雷体系)。

等电位连接是指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等电位连接原理是通过将正常情况下彼此独立的接地系统,通过等电位连接器自动导通系统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形成更大的联合接地系统,更有效地进行异常能量释放。
电磁屏蔽是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区域穿透的屏蔽。雷电电磁脉冲以雷击点为中心向周围传播,其影响范围可达2公里外甚至更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被雷击中的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
电磁屏蔽技术主要包括空间电磁屏蔽技术和线路电磁屏蔽技术两部分
空间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分布在各个方位具有可靠的、连续电气连接的金属材料层来阻挡电磁波的侵入,通过将电磁能在屏蔽体上进行能量转换使此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接地装置泄放入地。
线路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穿金属管(槽)敷设,并将连续的金属管(槽)两端可靠接地而形成屏蔽体以防止电磁脉冲对金属线路的电磁感应而生成过电压。线路电磁屏蔽技术除具有空间屏蔽功能外,还具有在线路引入过电压时产生反向电动势以抵消线路过电压的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