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啮小蜂简介
以下是格瑞碧源为您一起分享的内容,格瑞碧源提供周氏啮小蜂,欢迎新老客户莅临。
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姬小蜂科啮小蜂属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蜂种来源与复壮为了
周氏啮小蜂价格
周氏啮小蜂简介
以下是格瑞碧源为您一起分享的内容,格瑞碧源提供周氏啮小蜂,欢迎新老客户莅临。
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姬小蜂科啮小蜂属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蜂种来源与复壮为了防止恒温下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蜂种退化,影响防治效果,在人工繁殖5~6代后需收集自然界的周氏啮小蜂进行复壮。
周氏啮小蜂雄成虫
显微镜下看到的,体长1.4mm左右,近黑色略带光泽,并胸腹节色较淡,腹柄节、腹部节基部为淡黄褐色,触角及2分裂的唇基片黄褐色,足除基节色同触角外,其余各节均为污黄色。头部正面观宽显著大于高(22∶14),在一些骨化程度很弱的个体标本中,连中单眼也陷入颜面中部的塌陷中;在两触角窝之间的脸部的倒“V”字形缺口两侧各着生相向生长的刚毛5根;2唇基裂片外侧、颜面端部与上颚前端部形成的半圆形凹入部分的缘部分有很密的刷状毛。周氏啮小蜂繁殖习性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aYang。上颚内方端部密生白色短毛、上颚外方稍凹陷,表面密布颗粒状突起。胸部中胸小盾片上的前1对鬃毛着生位置在中部稍点;后盾片在中部稍比其前方的中胸盾片沟后区为长(2.5∶2),此沟后区两侧前方的2/3部分为一系列短纵脊,中部及两侧1/3的后缘部为不规则的密的纵脊;并前胸腹节上的气门比雌性略小,着生于该节长度的1/2处,与并胸腹节前缘的距离稍大于气门直径;气门前方有1凹陷。前中后足胫节上的距均与跗等长。腹部背观卵圆形,背面及腹面均生有密毛,宽度与长度都比胸部显著为小(宽23∶28,长28∶36)。
周氏啮小蜂的投放
投放时机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为放蜂期。周氏啮小蜂简介以下是格瑞碧源为您一起分享的内容,格瑞碧源提供周氏啮小蜂,欢迎新老客户莅临。放蜂应选择气温25℃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10∶00~16∶00之间进行。投放方式把即将出蜂的柞蚕茧用皮筋套挂或直接挂在树枝上,或用大头针钉在树干上,让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飞出。为防止其它动物侵害,可用树叶覆盖。
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您可拨打图片上电话进行咨询!
周氏啮小蜂
目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园林行业已应用较为成熟的一项生物防治技术,作为防治美国白蛾有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释放后的周氏啮小蜂将会在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鳞翅目幼虫中产卵,蜂卵在蛾幼虫内发育成长,吸取寄生幼虫中全部营养,从而达到美国白蛾等害虫、控制虫口数量的目的。园林绿地中释放的周氏啮小蜂,是由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被培育在柞蚕蛹里面,每蛹里面住着近5000只小蜂。与杀虫效果比,释放周氏啮小蜂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密度,且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畜和鸟类没有伤害,防治效果持久,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调配合,有利于生态平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