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制油工艺技术及榨油机性能后,才能独立操作。
2、严禁金属或其它硬物进入榨膛。不准用金属棍捅进料口。
3、榨螺轴卡阻时,未排除故障,不准强行启动,更不准开反车倒料,以免造成机件的损坏和其他事故。
4、注意操作与安全生产,榨出的饼粕应摊凉到 40℃以下,才能堆积和包装,以防自燃。
5、使用中突然停电超过 5 分钟时
榨圈价格
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制油工艺技术及榨油机性能后,才能独立操作。
2、严禁金属或其它硬物进入榨膛。不准用金属棍捅进料口。
3、榨螺轴卡阻时,未排除故障,不准强行启动,更不准开反车倒料,以免造成机件的损坏和其他事故。
4、注意操作与安全生产,榨出的饼粕应摊凉到 40℃以下,才能堆积和包装,以防自燃。
5、使用中突然停电超过 5 分钟时,必须抽出榨螺轴,清理榨膛装配好后方可重新起动运行。
6、禁止用大功率的电动机来带动榨油机。
7、机器工作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8、凡与芯轴装配有关的零件,其螺纹全为反牙螺纹(左旋) 。
大豆的压榨方法:
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11-18%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份的含量一般在 13-14%(东北、华北地区偏低)。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 12 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其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清杂——破碎(或粗轧)—软化——轧胚——蒸炒—压榨
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去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入破碎,破碎程度达2-4 瓣,再进行软化,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左右,软化时间40-50分钟上,再进行轧胚,轧胚的作用有二点:一是破坏细胞组织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油籽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加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胚料的路程进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到大豆水份在 1.5-2.8% 范围内,温度到100-110 度时即可以开始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饼厚控制在 1-1.5mm左右。如需榨第二道时,饼厚控制在 0.5-1mm左右。
几种稀少油料的压榨法:
胡麻籽、茶籽及桐籽,我们了解到的压榨情况较少,现就所了解到的情况如下,仅供参考。
茶籽:茶籽含油 25-33%左右,压榨前需要清杂粉碎, 粉碎至豆籽大小,然后进入蒸炒,若上锅蒸,则把水烧沸后蒸,蒸一段时间,以手抓不粘手为合适,再经摊凉, 40 度左右便可以入榨,若粉碎后上锅炒,则炒至温度达 100-110 度时,其内质由软变硬,便可以开机入榨。一般机温升至 80度后方可进入正常压榨。
桐籽:桐籽含油率达 65-70%左右,是比较难压榨的油料。桐籽在压榨前也进行清杂、破碎,桐籽应破碎成小颗粒状,但不能破碎成粉沫,只能将一颗桐籽破碎成 3-4 颗粒即可,破碎后进入蒸炒锅, 当温度达到 120-130度时方可进行入榨。桐籽在压榨时掺入不同数量的桐籽壳,使其压榨时增加硬厚,以便提高出油率。压榨顺利,出油率可达 45-50%。
螺旋榨油机的结构:
榨油机设备主要由电器控制、自动加热、调整、传动和真空滤油等部件组成。榨螺由合金钢经渗碳处理,增强表面硬度和性;榨排经平面磨床磨制,保证油线精度,提高出油率;配电、真空 、自动加热等标准部件,优化机器配置;机器表面采用不锈钢及镀铬处理,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榨油机榨圈,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设置的一级榨圈结构、二级榨圈结构和三级榨圈结构,一级榨圈结构包括6 - 8个榨圈、二级榨圈结构包括8-10个榨圈、三级榨圈结构包括4-5个榨圈;除了一级榨圈结构的后一个榨圈和二级榨圈结构的后一个榨圈外,其余各榨圈内壁上都沿周向设有多个内齿,每个内齿靠近榨油机进料端一端的齿面上设有导向面,靠近榨油机出料端一端的齿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面,导向面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榨圈的内侧倾斜,第二导向面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榨圈的外侧倾斜,导向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导向面的面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