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终端头和中间头制作4
1)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按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的材质及不同的截面以“个”为单位计算套用定额。
2)电缆终端头计算时,应根据电缆的根数确定,即每一根电缆有两个头,同时要区别是户内还户外。
3)中间接头制作时,其数量按工程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设计规定时,可参照制造厂的生产长度和敷设走径条件确定,也可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
N= L / I -1
安装
电缆终端头和中间头制作4
1)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按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的材质及不同的截面以“个”为单位计算套用定额。
2)电缆终端头计算时,应根据电缆的根数确定,即每一根电缆有两个头,同时要区别是户内还户外。
3)中间接头制作时,其数量按工程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设计规定时,可参照制造厂的生产长度和敷设走径条件确定,也可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
N= L / I -1
式中,N——中间头的个数;L——电缆设计敷设长度(米);I ——每段电缆平均长度(米),按下列参数取定:
1kV以下电缆:截面35mm2以内取 600-700米;截面120mm2以内取 500-600米;截面240mm2以内取 400-500米;
10kV以下电缆:截面35mm2以内取 300-350米;截面120mm2以内取 250-300米;截面240mm2以内取 200-250米;
计算结果如遇小数时,其第yi位小数一舍二以上进。
每段电缆平均长度范围内,大截面取下限,小截面取上限。
4)控制电缆头、中间头的制作安装,应按其芯数,以“个”为单位套用定额。控制电缆头的芯线固定工作,一般包括在“端子板外部接线”定额内,控制电缆直接与设备连接的,其芯线固定包括在相应的设备安装定额内。

1)隔热及保护层的制作安装
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其zui小允许距离为:左右并行敷设2m,交叉敷设0.5m,如不能满足这个数值要求时,应在接近段或交叉段前后1m范围作隔热处理,隔热层底部预埋石棉水泥管,长度可按热力管道的宽度两边各加2m计算,其材料有泡沫混凝土、石棉水泥板、玻璃丝等。1、吹出的冷气应流过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并能使室内空气保持良好的循环。定额中未包括隔热层、保护层的制作安装,也无定额可套,此项工作可按实另行计算费用。
2)电缆冬季施工加温工作(费用另行计算)
配管
(1)埋设管子注意事项:
埋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导线。为便于穿线,在下列情况下,需装设接线盒,否则管径要增大一级。
在无弯头或只有一个弯头时,管子全长超过30m;
当有两个弯头时,管子全长超过20m;
当有3个弯头时,管子全长超过12m;
管子全长超过45m无弯曲。
(2)为安全,钢管与钢管(除采用套筒焊接外),钢管与配电箱及接线盒等接处都应作好系统接地。在接头处焊上跨接地线,此部分工作和材料定额内都已包括,不另行计算。
(3)各种配管应区别不同敷设方式、位置及管材材质、规格,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管路中的接线箱(盒)、灯头盒、开关盒所占的长度。
(4)配管不分明敷、暗敷,按100米取20个弯,火煨弯占25%,压制煨弯占75%,套丝按煨弯数50%考虑,在实际安装中与定额不符时,均不作调整。
(5)配管工程中未包括接线箱、盒、支架制作安装、钢索架设及拉紧装置制作安装,插接式母线支架制作、槽架制作及配管支架制作,应另套第六章“铁构件制作”定额。
(6)暗配管工程,定额基本上是按配合土建预埋考虑的,未考虑在建筑工程全部竣工后,又刨沟、打洞和其他土石方工程,如遇有上述情况,应另行计算。
(7)由于施工中较广泛地采用膨胀螺栓,所以定额根据不同项目按不同比例采用冲击电钻打眼装膨胀螺栓,安装方式不同时不作换算,钻头耗用量按每个钻头打150个眼计算在消耗材料内。
(8)在吊顶(顶棚)内配管套用明配管定额。
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利用钢框架梁下冀缘作为支模板材撑,上铺竹胶板,再按设计铺设钢筋,浇筑C30混凝土。节省模板材料,缩短了施工工期。
4.节能型复合外墙板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墙板特别是外墙板比结构体系更加重要,因为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是靠外墙板实现的。如果墙板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现场安装,可宣布基本取消湿作业。
5.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
节能住宅不仅能够降低消耗能源,有助于保护环境,而且还能够使业主生活成本大大的减少。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人们对节能住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且有多于七成的人们表示愿意购买节能住宅。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3.2.6 填充焊道的焊接
在焊接填充焊道时,一般采用的运条方式是直拉。在管子壁厚较大时,可以采用排焊以填满较宽的坡口。采用直接的运条方式不但容易操作,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和机械性能。另外,为了使焊道的边缘很好地熔合,也可以在运条时作轻微的摆动。
3.2.7 盖面焊道的焊接
盖面焊时,焊接接头应与填充焊时的焊接接头错开。在进行盖面焊前,填充焊的焊道与管子表面的高度应<1.5mm。
3.3 技术措施
3.3.1 焊接遵循薄层多遍焊道原则,层间仔细清除熔渣和飞溅物等杂质,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缺陷后进行下一层焊接,在焊接之前需预热到100℃左右。
3.3.2 每层焊道间的起弧或收弧处相互错开20~ 30mm,根焊起弧及收弧点保证熔透,根焊后焊道内过于凸起的熔敷金属打磨掉,以免夹渣,更换焊条速度快。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