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锦服装浅谈汉服与传统文化
汉服与传统文化
“一件衣服而已,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开始也都是冲着汉服的貌美入手的,有的可能仅仅是为了拍一次照片。
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汉服根本就是,才华与颜值齐飞~除了“长得”好看,其身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手艺样样都是宝藏。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的背后还有着许多传统工艺
汉服云肩设计
丝锦服装浅谈汉服与传统文化
汉服与传统文化
“一件衣服而已,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开始也都是冲着汉服的貌美入手的,有的可能仅仅是为了拍一次照片。
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汉服根本就是,才华与颜值齐飞~除了“长得”好看,其身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手艺样样都是宝藏。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的背后还有着许多传统工艺的传承,比如织金工艺、缂丝工艺、传统的织布工艺、苏绣等等。
汉服就像一根纽带,把历史印记和这些优亮传统工艺连在一起,让更多人知晓。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华夏复兴,衣冠出行,并不是说穿一件衣服就能复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衣服,唤醒我们的文化意识。从欣赏汉服到传统礼仪的学习、传统文化的了解,这由表及里的一个过程。知来处,才能明去处。
汉服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能因为通过欣赏汉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并得以发扬,便是复兴汉服的意义所在。
来看看大的汉服有多美:
汉服之美,如醇酒寂寞,一梦千年。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汉服是多少女孩一个美丽的梦。“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汉服,也必将回归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服饰的魅力所在。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汉服,一直被视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它锦衣华裳,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它飘逸灵动,衣袂翻飞,长风玉立间,才是女神姿态。“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汉服把古典、含蓄、轻盈、飘逸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海外,人们盛赞韩服雍容华贵,赞叹和服美丽端庄,殊不知韩服和和服都是来源于汉服,汉服才是具魅力的服饰。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人生活方式的延续。汉服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天地的智慧,传承杰出的工艺和美学,是民族的瑰宝。现在的汉服,经过设计师改良之后,融入些许现代时尚元素,古今结合,文化传承,一件汉服,穿越千年的美和时尚。
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这和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在历史的承传与发展过程中,汉服充分展现了古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更是纯善纯美的传统服饰艺术的重要象征。
重庆汉服襦裙的“胜利”
春分时,李玲会穿上水红衫子绿罗裙,戴上杏花簪,和园子里的海棠花相映红;夏至时,着橙粉调薄衫配月白金线马面裙,将发髻低挽,再加一把洋伞;秋分时,用金丝袄配织金裙,拎着自己做的月桂兔荷包;到了冬至,中长款交领袄子,配雅白色妆花马面裙,外面是方领对襟披袄,优雅又御寒。
什么才是“汉服”的襦裙呢?事实上,襦裙一直是古代女性的服装里面很主要的形式之一,从战国到明朝,前后两千多年,襦裙经历了长短宽窄的变化,但基本形制却始终保持着起初的样式。
所谓襦裙,较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此时的上衣跟现代的短袖衫没什么区别,上襦的领口变化多样,盛唐时期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
披肩也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较为盛行。
到了宋代,有了程朱理学的加持,大家的衣服也变得不那么艳丽了。此时除上襦外,女性罩衫流行“褙子”,下裙时兴“千褶”、“百叠”,腰间系以绸带,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
明代流行袄裙(襦裙的演变),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套裤。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
如果你是一位男性的汉服爱好者,看着大街上那么多小姐姐的襦裙心生羡慕,倒也无需遗憾,男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襦裙,同为上襦与下裙组成,只是比起女子的襦裙,样式花纹上质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