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和胃的发生
食管由原始咽尾侧的一段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来。胚胎第4周时,食管很短。随着颈的出现和心、肺的下降,食管也迅速增长,其表面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致使管腔变窄,甚至闭锁。随着胚胎的发育,过度的上皮退化吸收,管腔重新出现,上皮仍保持为复层。上皮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食管壁的结缔组织和肌组织。
胚胎发育至第4周,在前肠尾端出现一前后略凸、左右稍扁的梭形膨大,这就是胃
简易消化系统模型
食管和胃的发生
食管由原始咽尾侧的一段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来。胚胎第4周时,食管很短。随着颈的出现和心、肺的下降,食管也迅速增长,其表面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致使管腔变窄,甚至闭锁。随着胚胎的发育,过度的上皮退化吸收,管腔重新出现,上皮仍保持为复层。上皮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食管壁的结缔组织和肌组织。
胚胎发育至第4周,在前肠尾端出现一前后略凸、左右稍扁的梭形膨大,这就是胃的原基。起初,胃原基紧靠原始横隔下方,其背系膜短,腹系膜长。之后,随着咽和食管的伸长,胃也向尾侧移动,其背侧缘生长迅速,形成胃大弯;腹侧缘生长缓慢,形成胃小弯。胃大弯的头端膨出,形成胃底。由于胃背系发育为突向左侧的网膜囊,致使胃大弯由背侧转向左侧,胃小弯由腹侧转向右侧,使胃沿胚体纵轴向右旋转90度。由于肝的增大,胃的头端被推向左侧;由于十二指肠的固定,胃的尾端被固定于腹后壁上。结果,胃由原来的垂直方位变成了由左上至右下的斜行方位。
消化系统的显微结构观察实验
味蕾
用人舌的轮廓或兔舌的叶状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 找到粘膜的突起部分即舌,可见其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有许多着色浅的卵圆形味蕾。兔舌的叶状处的味蕾较多,所以容易找到。
2.高倍镜观察 味蕾为卵圆形,其长径与所在部位的上皮厚度相等。味蕾内有3种细胞:I 型细胞呈梭形,数目少.胞核狭长,着色较深;Ⅱ型细胞为梭形或柱状,数目较多,胞核大而圆,染色浅;Ⅰ、Ⅱ型细胞顶端都有味毛,隐约可见。基细胞为锥体形,位于味蕾基部。若切面正切过味蕾的中部,还可见到味蕾顶端的味孔。
化系统分泌实验
1.胃液分泌实验 胃液收集常选用狗和大白鼠。由狗右侧嘴角插入胃管收集胃液,大白鼠则需剖腹,从幽门端向胃内插入一直径约3mm的塑料管,在紧靠幽门处结扎固定,以收集胃液,可进行胃酸的测定和胃蛋白酶的测定。
2.胰液分泌实验 胰液收集可选用狗、兔或大白鼠。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狗在主胰管开口十二指肠降部,距幽门12cm左右处,要将十二指肠翻转,在其背面即可找到。兔的很分散,胰管位于十二指肠的升段,距离幽门约17cm左右处。分别向主胰管内插入细导管收集胰液。大白鼠的胰管与胆管汇集于一个总管,在其入肠处插管固定,并在近肝门处结扎和另行插管,就可分别收集到胆汁和胰液。大白鼠的胰液很少,插入内径约0.5mm的透明导管后,以胰液充盈的长度作为观察胰液分泌的指标。慢性实验时可选用狗作胰瘘手术后收集胰液。
3.胆汁分泌实验为了观察某些对泌胆、排胆以及存在于胆系内的影响,需要研究用药前后胆汁流量及其成分的变化。胆汁可分别给动物作胆囊瘘和总胆管瘘收集。胆囊瘘常选用狗、猫、兔和豚鼠进行,而以狗为佳。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以右肋缘下横切口的暴露为满意。如欲观察肝胆汁的分泌情况需要结扎胆囊管或选用大鼠,因后者无胆囊,所以作总胆管造瘘手术常选用大白鼠。收集胆汁后可进行各种胆汁的化学分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