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燃烧发展概述
1913年哈伯(F.Haber)等人利用磁铁矿,发明了双熔铁氨合成催化剂,利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流程,实现了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多相催化工业技术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石油炼制技术的大发展(如催化裂化、加氢裂解、催化重整和异构化等);70年代至80年代,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环境催化技术的大发展,例如催
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
催化燃烧发展概述
1913年哈伯(F.Haber)等人利用磁铁矿,发明了双熔铁氨合成催化剂,利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流程,实现了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多相催化工业技术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石油炼制技术的大发展(如催化裂化、加氢裂解、催化重整和异构化等);70年代至80年代,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环境催化技术的大发展,例如催化消除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可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如想了解更多催化燃烧设备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待诚环保进行咨询。
催化燃烧RCO废气处理设备的优点
几乎可以处理所有含有机化合物的废气。
可以处理风量大、浓度低的有机废气。
处理有机废气流量的弹性很大(名义流量20%~120%)。
可以适应有机废气中VOC的组成和浓度的变化、波动。
对废气中夹带少量灰尘、固体颗粒不敏感。
采用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组合工艺。整个系统实现了净化、脱附过程封闭循环,与回收类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相比,无须配备压缩空气等附加能源,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如想了解更多催化燃烧设备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待诚环保进行咨询。
催化燃烧设备的工艺流程---脱附与催化燃烧
脱附与催化燃烧:
在活性炭吸附到饱和程度后,切换到脱附床。脱附需要外加热量,加热装置安装在催化氧化床的内部,开启后同时预热催化剂。催化氧化床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将热空气引入脱附床内部,有机废气在加热的作用下从活性炭表面全部解析出来。
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在外力的作用下进入氧化床中,通过金属铂的催化作用,被燃烧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废气通过这一操作得到净化。这一燃烧过程的特征为低温、以及无焰,并产生较大的热量。我们可以将活性炭再次回用到有机废气的脱附与燃烧氧化中,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催化燃烧传感器一种是用来检测可燃气体理化性质和涡轮蒸汽装置性能的常用器件。催化燃烧传感器是由金属线圈由内而外缠绕而成,这些线圈的制作材料中掺杂着两种不同功能的催化剂,其一可让元素的化学性质变得活跃,易于发生化学反应;其二会抑制元素活性,阻止或中断反应过程。两种催化线圈成对出现,构成了所谓催化燃烧传感器。
在物理电路中,催化燃烧传感器被放置在同一个回路中,当对两个线圈同时提供220V电压时,他们会被加热到超高温度。传感器可连接到电路中的电桥还可以连接到一个平衡电阻上,可以探测电路的电阻变化。
当可燃气体接触到催化燃烧传感器时,催化剂显活性的线圈会燃烧掉可燃气体并使电阻变大,另一个由于不能燃烧气体,所以不会有温度变化。温度差异会使电阻有差异,通过这个差异可得出可燃气体的浓度。催化燃烧传感器通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燃烧过程发生在传感器的内部,那么则要求其物理性质必须稳定,不能成为外部气体的点火源。
催化燃烧设备喷漆废气处理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是美国城市的数倍,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机废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些气体挥发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危害很大,短期接触后会引发恶心、头晕等,大量吸收后会损害人体的内脏、神经系统等。因此,在工业生产活动中,除了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外,还要尽量避免有机废气的排放,全方面收集与净化有机废气。如想了解更多催化燃烧设备的相关信息,欢迎致电待诚环保进行咨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