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分根繁殖:作种栽培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茎部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4月栽种,也可以10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每亩施猪粪尿1500千克-2000千克。栽时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的分根繁殖:作种栽培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茎部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4月栽种,也可以10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每亩施猪粪尿1500千克-2000千克。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厘米-6厘米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直立,每穴栽1段-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覆土厚度为1.5厘米左右。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培出苗早,用中段做种栽培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以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的老根作种栽培,则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繁殖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
丹参与山楂搭配山楂是一种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消食化滞、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血淤、等症有很好的。叶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微心形,两面多及微柔毛,边缘有圆齿。山楂的功能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产后儿枕痛,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疼痛。”
丹参的栽培技术选地整地:丹参为深根植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沙土保水性差,丹参易受旱,黏土排水不良,丹参易患根腐病,均不宜种植。丹参喜欢生茬地,前茬以玉米、高粱、小麦为宜。播种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1500~200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作基肥(将三者混合堆沤后施入),然后深耕30厘米,耙细整平,做高畦,畦宽1.25米,沟宽25厘米。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参种子收获后进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绿肥1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深耕2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繁殖方法:繁殖方法有种子、分根、扦插繁殖3种。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在70%左右,出苗不齐。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法。我省于6~7月采收种子后,立即育苗。按行距8~15厘米横向开沟,沟深约1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一层薄土,稍加后浇水。10月将幼黄移植于大田,密度以每亩8000~10000株为宜。分根繁殖选直径1厘米左右、粗壮充实、色鲜红而无腐烂迹象的一年生侧根作种根,栽种时随挖随栽。在3~4月将选好的根条剪成5厘米长的根段,按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挖穴,放1~2条小根段,之后覆土,每亩用种根25~40公斤。扦插繁殖于6~7月取地上茎,剪成长10~15厘米的小段,下部叶片除去,按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斜插入苗床2/3,然后浇水保湿,遮阳,待根长至3厘米时可移栽。
药材种苗栽种丹参应尽量多施基肥、生长期还要施几次肥。要及时中耕除草,注意开沟排水和分次打苔。除留种拉株外,花期要分几次将花序剪除,以利根部生长。
丹参的病虫害有:
腐病:预防的方法是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在雨季要及时疏通沟渠、不存有积水。发病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灌注根部。
叶斑病:发病期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雾。
丹参经过一个生长季,到11月下旬至12月底,即可收获。收获时,要将整株刨起(注意勿挖断根),抖掉泥土,切下根条,舍弃芦头,然后晒干或烘干。挖起的鲜根要尽快使其干燥,以防冻坏腐烂。
丹参正常年景下亩产干品450-600公斤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