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根据实地调研论证,通过对河长的基础信息收集、监测监控共享数据整合、视频点位加密、数据集中展现、项目管理、日常巡查、指导协调、公众受理、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统计报表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维度的了解,对河长工作职责和日常管理需求进行了汇总。多地的实践和探索让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湖管理模式由试水逐渐成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具体分为五个方面:
1. 掌握河道
河长信息化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根据实地调研论证,通过对河长的基础信息收集、监测监控共享数据整合、视频点位加密、数据集中展现、项目管理、日常巡查、指导协调、公众受理、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统计报表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维度的了解,对河长工作职责和日常管理需求进行了汇总。多地的实践和探索让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湖管理模式由试水逐渐成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具体分为五个方面:
1. 掌握河道基本情况
帮助市、县(区)、镇(街道)、村各级河长了解所辖河道基础信息,包括所辖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和进展,“一河一档”、“一河一策”治河策略、重点监控企业按照直排和污水处理厂分类分布、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水质现状简报、河长指示牌分布、采砂等情况。及时掌握所辖河道事件处理和年度工作目标进展、重点项目年度进展、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交接断面水质等各种统计分析报表。接受群众日常监督通过开放群众举报途径,大力畅通民意渠道:发现问题后,群众既可以通过举报热线、微信等常规手段,也可通过本系统下1载河长制手机应用软件上报问题,加强排查分析。
2. 指导监督综合治理
根据年度治理目标,将各级治水牵头部门研究确定的各河道年度治理任务录入系统,并通过建立河道档案和治河策略,形成“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各级河长可以通过浏览系统中的年度治理任务对所辖河道的治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组织开展日常巡查,同时上级河长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网上监督,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平台建设以发展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模式为目标,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基于河长制管理要求,开发建设面向全省统一的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
实时监控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
通过在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布设视频监控探头,各级河长可以通过系统对排放废水的重点监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废水直排环境的企业和涉及危化品的企业进行监控,同时还可以帮助河长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河道水面的保洁情况(动物尸1体、生活垃圾、漂浮物的打捞)、河道内的采砂情况(偷采、滥采影响堤防安全)、河道堤防和水利设施的巡查养护情况、水政执1法情况、洪水期水位变化及预警情况,督促属地认真履行河道建设和管理职责,积极开展河道疏浚、绿化养护、渔业资源管理等水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河道保护和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系统建设目标:
1.河长工作职责:解决困扰,防范突发事件,落实河长职责。
2.河长制工作机制:
①.河道网格化
②.在线监测
③.系统评价和模拟
④.整合现有资源
⑤.吸引公众参与
⑥.应急联动、动态管理、常态跟踪
感知层:
①.超声波流量计
规格参数
型号:XF-LSX-1
流速测量范围:0.02m/s-5m/s,流速精度:1.0%,
流速分辨率:1mm/s
流量测量范围:0.001m3/s-1000 m3/s
分辨率:0.0001m3/s
流量精度:测量流量的±3%
电源:直流10V-14V或者220VAC
输出信号:RS485接口标准Modbus-RTU协议(可选4mA-20mA)
防护等级:IP68(探头)
特点:
适用场景:可测量各种截面的满管、明渠、河流、污水排放渠或者管道(下水道)流量,可测试正向与反向流速和流量。
采用双水位(压力与超声波)传感器设计,避免由于水面波动,漂浮物,水底淤积等影响。
采用特殊设计,具有吹扫清洁功能,更适合于污水水质下长期工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