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初步诊断步骤
整理的一套 EMI 诊断上的步骤﹐希望用系统的方式﹐的找出 EMI 的问题。这里并不准备探讨一些理论计算或公式推演﹐将从实务上说明。
当一个产品无法通过 EMI 测试﹐首先就要有一个观念﹐找出其问题点﹐此时千万不能有主观的念头﹐要在那些地方下对策。常常有许多有经验的 EMI 工程师﹐由于修改过许多相关产品﹐对于产品可能造成 EMI
辐射骚扰整改费用
电磁兼容初步诊断步骤
整理的一套 EMI 诊断上的步骤﹐希望用系统的方式﹐的找出 EMI 的问题。这里并不准备探讨一些理论计算或公式推演﹐将从实务上说明。
当一个产品无法通过 EMI 测试﹐首先就要有一个观念﹐找出其问题点﹐此时千万不能有主观的念头﹐要在那些地方下对策。常常有许多有经验的 EMI 工程师﹐由于修改过许多相关产品﹐对于产品可能造成 EMI 问题的地方也非常了解﹐而习惯直接就下药1方﹐当然一般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偶而也会遇到没效果的﹐后发现问题的关键都是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地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太主观了。因此﹐不论产品特性熟不熟﹐我们都要逐一再确认一次 ﹐甚至多次确认。这是因为造成 EMI 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并非单一点所造成。电磁兼容整改常用的基本方法改变电路板的布线结构有些频率点是通过电路板上走线分布参数所决定的,通过前述方法不大有用,此类整改通过在走线中增加小的电感、电容、磁珠来改变电路参数结构,使其移到限值要求较高的频率点上。故反复的做确认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将初步的诊断步骤详列于下﹐并加以说明其关键点﹐这些步骤看来似乎非常平凡简单﹐不像介绍对策方法各种理论秘籍绝招层出不穷﹐变化奥妙。其实﹐许多资1深 EMI 工程师在其对策处理时﹐大部份的时间都在重复这些步骤与判断。笔者要再次强调﹐只有真正找到造成 EMI 问题的关键﹐才是解决 EMI 的较佳途径﹐若仅凭理论推测或经验判断﹐有时反而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性能指标有较大泄漏电流、耐压、额定工作频率、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流和温度范围等。
常见电磁兼容干扰问题
信号传输中的阻抗不连续问题
随着高速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印制电路板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PCB问题可归纳为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不连续问题。 信号传输中的阻抗不连续问题始终围绕着信号的流通回路,理想中是信号沿着一条线路流出,然后迅速沿着接地回线流回。然而根据物理学中较小能量的消耗定律,电流通常是沿着较小能量路径返回,这时信号的返回通路常常会出现阻抗不连续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会引起信号的反射,造成传输信号的畸变。遇到PCB必须重新设计或结构必须重新设计时,大家只有后悔EMC考虑得迟了。另外,在传输线路的不连续处,还会导致辐射发射问题。
信号及其返回通路问题
对于设备的布线,人们往往认为即使多用一根接地返回线路也会是一种浪费。由于多数信号线与接地回路之间距离过远,因此一根接地回线要作为多跟信号线,甚至所有信号线的接地问线。这时,这根接地回线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这根接地回线与大部分信号线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信号线与接地回线之间构成的环天线就比较大,环天线对外的辐射发射及环天线对外界电荷干扰的接收问题都不容忽视;其次,这根信号线共用接地回线的公共阻抗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信号线上传输的信号速度较高,信号的边沿比较陡时,公共阻抗的相互干扰问题尤其严重。 实用中传输线路究竟需要多少根接地返回线路才算适当,这要由数据的传输速率及传输线路的长度来决定。如果干扰效应十分严重,设备或系统失灵,导致严重故障或事故,这被称为电磁兼容性故障。对于信号一超过100MHz的高速传输,建议采用一根信号对一根接地的返回线路,而对于小于10MHz的低速传输,可以折中采用两根(或多根)信号对一根接地的返回线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