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的发展
早期的无损检测称为无损探伤(NDI),它的作用是在不损坏产品的前提下发现人眼无法看到的缺陷,以满足工程设计中的强度要求。第二阶段称为无损检测(NDT),这个阶段始于70年代,它不但检测终产品,而且要测量各种工艺参数,制成工件后还需知道它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和残余应力等。第三阶段称为无损评价(NDE),尤其对航空、航天、核1电、能源、交通、石油和化工等方面的机械产品,在
无损检测机构
无损检测的发展
早期的无损检测称为无损探伤(NDI),它的作用是在不损坏产品的前提下发现人眼无法看到的缺陷,以满足工程设计中的强度要求。第二阶段称为无损检测(NDT),这个阶段始于70年代,它不但检测终产品,而且要测量
各种工艺参数,制成工件后还需知道它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和残余应力等。第三阶段称为无损评价(NDE),尤其对航空、航天、核1电、能源、交通、石油和化工等方面的机械产品,在加强检测同时注重产量的评价,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合格的。在工业发达已从一般无损评价发展到自动无损评价,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检测和评价,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钢轨探伤车。

常用无损探伤方法
磁粉探伤(MT):磁粉探伤是指把钢铁等铁磁性材料磁化后,利用缺陷部位所发生的磁极吸附磁粉的特性,显示缺陷位置的方法。磁粉探伤仅适用于铁磁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其探伤灵敏度高低受试件表面光洁度、缺陷形状和取向、磁化方法和范围等影响。磁粉探伤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但对缺陷深度确定较难。磁粉探伤的方法可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两种。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探伤的原理:超声波探伤是依据定向辐射超声波束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或使透过声能下降等原理,通过测量回波信息和透过声波强度变化来指示伤损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一般知识:
声音:是由于各种声源(如演奏小提琴时,声源即为被擦动的那根弦)的振动通过空气等弹性介质传播到耳膜引起的耳膜振动,牵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声源的振动有快有慢,通常用每秒内的振动次数即“频率”来衡量,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只有当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振动才能引起听觉。
人们把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振动称为声波,频率大致在20Hz~20kHz(即20000Hz,1kHz=1000Hz)。
频率20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