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扫描前期工作
1.做好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的前期处理
档案部门所存储的档案一般都是采用“三点”的方式缝制后装在案卷盒内的。为加快扫描速度,以及确保扫描质量,一般将缝制好的档案拆开,以便于能用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在拆线的过程中,应该谨防刀具划伤档案以及其他因素对档案产生的损伤。对于拆线的速度,应该与扫描速度相配合,一般拆完一卷扫描一卷,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拆好的档
档案扫描设备
档案扫描前期工作
1.做好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的前期处理
档案部门所存储的档案一般都是采用“三点”的方式缝制后装在案卷盒内的。为加快扫描速度,以及确保扫描质量,一般将缝制好的档案拆开,以便于能用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在拆线的过程中,应该谨防刀具划伤档案以及其他因素对档案产生的损伤。对于拆线的速度,应该与扫描速度相配合,一般拆完一卷扫描一卷,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拆好的档案大量的堆积而造成档案混杂或丢失;亦可以两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一个人负责拆,一个人负责扫描。同时,在前期处理中,还应该对先前档案整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如文件名与目录是否对应、档号章填写是否正确、件内页数标注是否有误等,由于归档工作的不认真,在工作中上述错误现象极为普遍。
2.规范有关操作流程与标准
规范有关操作流程与标准是对与扫描工作有关的各个环节操作方法的统一,以便于扫描人员在具体操作时能够有据可依,以防无效劳动的产生,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一是扫描工作中各个环节都要责任明确,以防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以及由于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管理混乱等。二是规范扫描工作的操作流程,确保各个环节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如扫描人员从库房中领取要扫描的档案要履行严格的借阅程序、扫描数据移交的程序等。三是扫描数据质量标准的统一,如扫描数据信息的存放格式、分辨率等有关图像质量参数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加
强对扫描人员关于操作流程与标准的培训与传达力度,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熟知有关标准要求。
以上内容由东方明德为您提供,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档案扫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档案扫描工作质量要求
1.所有进行数字化扫描、图像加工处理及档案资料的拆卷、装卷、组盒需恢复原样,不得出现前后页错装,案卷之间的张页错装以及漏装的情况,文件装订还原准确率达到100%。对于个别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如传真件等,条件允许的并经客户单位同意,可复1制一份附上一并装订,对于同一份档案,清晰度不同,特别是铅笔、钢笔、 圆珠笔同时存在的,以文件主要部分的清晰为准,必要时可一页多扫。
2、 按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要求扫描后的图像为TIFF格式或JPG格式(彩色,300dpi,JPEG2000无损压缩格式)保存,同时需转换为PDF格式与南汇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相挂接以提高查询利用;验收确认的数据,由投1标单位完成系统挂接,并同时提供二套备份。
3、 扫描件存储、挂接格式要求:套数据:JPEG格式保存,以案卷级为单位建立文件夹进行存储,刻录一套光盘进行保管用于永1久备份;第二套数据:将套数据以文件级为单位合并为一个独立PDF文件用于挂接系统专题数据库,刻录一套光盘进行保管用于永1久备份。
4、 扫描必须按照案卷标明的页码顺序进行扫描,不允许有重复、跳号、漏号的情况。扫描要完整,包括文件上的收文章、页码、有关标记等,都必须纳入图像范围。本次扫描幅面基本采用A4幅面,文件材料以彩色扫描方式进行为主,根据档案实际以区档案馆要求为准辅以灰度扫描,彩色扫描分辨率300dpi。
5、 保证校正完毕的图像文件页面端正,看不出明显的倾斜现象,允许的倾斜度不得大于3度;保待档案影像与原件的一致性和原样性,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类问题通过纠偏、去污、拼接、裁边等技术手段加以处理。对于扫描后图像文件中的污点要进行清除,保证图像文件的干净、整洁和美观。(在50%的比例下看不到污点);无论图像大小,都要保证上下左右四边尺寸合理
想了解更多服务信息,您可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咨询!
档案扫描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内容 (一)领取(归还)档案环节纸质档案检查 1、扫描组长依据管理科提供需要扫描的工程档案号段,清点卷数,查看是否断号、漏号。 2、登记《档案出库登记表》,注明领取档案时间、库房以及领取时间,一式两份,一份由管理科持有,一份由扫描组长持有。 3、领取档案。组长有序的组织档案出库工作,避免在搬移过程档案遗失。 4、扫描结束后,将档案按顺序排列,登记《档案出入库登记表》,注明归还时间,组织归还。加急档案则须等待管理科电话通知,不得擅自上架。 5、各组在库房区作已扫描和未扫描标识,同时填写共享的《档案领取号段表》,避免重扫。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