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人性化设计理论与原则
目前,我国一些主设计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强调和突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节点景观设计。他们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使得景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没有更好地符合用户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使得景观的实用性降低,导致景观中某些功能的缺失。三是设计目标的简洁性,要求充分理解和符合场地的文脉、肌理和特点,尽量减少人为对原景观的干扰。
别墅园林绿化
景观人性化设计理论与原则
目前,我国一些主设计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强调和突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节点景观设计。他们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使得景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没有更好地符合用户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使得景观的实用性降低,导致景观中某些功能的缺失。三是设计目标的简洁性,要求充分理解和符合场地的文脉、肌理和特点,尽量减少人为对原景观的干扰。园林人性化设计主要遵循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遵循公共性、领域性、舒适性、安全性、和谐性和认同性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的基本条件,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遵循设计原则,合理的空间布局,创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和园林小品,是人性化景观设计的有效途径。
关于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功用性 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设计的植物种类来源有保证,并且具备必须的功能特点,能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符合绿地的性质。
科学性 适宜的环境种适宜的植物、植物搭配及种植密度要合理。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满足植物生态
要求,使立地条件与植物生态习性相接近,做到 “适地适树”。
经济性 要做到“花钱少,效果好”。苗木规格、价格档次与实际需要相吻合,量大的植物采用价格档次较低的,量少的重点植物用价格档次比较高的。苗木数量的统计要准确,做到“花钱少,效果好” 。
艺术性 要考虑园林艺术构图的需要。植物的形、色、姿态的搭配应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能够做到植物形象优美,色彩协调,景观效果良好。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的借助于自然力的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在处理这种组合时,绿色深度的细微差别可以作为安排植物位置的标准。其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比如景观大道、城市广场、郊野'自然公园'、住宅绿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等等,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元素之园路设计
园路 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为流行的足底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