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28种;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34种;对视认距离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
道路发光标志
我国道路交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28种;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志分为三类34种;对视认距离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72-82《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里将交志提升到三类105种,一直沿用至1985年。在这一时期,交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油漆涂刷于木块或铁皮以及搪瓷技术。
从被动反光到主动发光,是道路交志产业的一次技术,需要较长时 间的从推广到使用、再到认知的过程。例如很多业主和用户,在产品设计和 使用中片面地要求能源的配置,而不明白节能效率和持续发光工作时间才是关 键;过高提出发光像素的强度,而缺乏科学的光学4视认标准;盲目坚持沿用板 面反光膜材料级别亮度,而缺少对产品整体功能的理性和经济考虑。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包括道路交志在内的交通安全设施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向前发展的永续不可缺少的产业。
我们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道路交志光学视认性能。
经过研究,我们把交志的视认性能分为三类,首类是逆反射式;第二类是照明式;第三类是主动发光式。这个分类,已经收录进交通百科全书。
逆反射式,是目前在用已久的基础的交志,从它的结构上来说,就是把反光膜贴在金属版面上。这个标志很简单,既不能满足全天候环境下的视认,对于一些没有车灯、或者灯光不足的道路使用者,是无法识别它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