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菌、培藻有的养殖老板一开始就把水肥的很浓,到养殖中后期肯定很难控制,所以大家不要进入误区,我所说的肥水、培菌是保证水体的菌藻平衡,达到肥活嫩爽。能有效的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减少外界环境水产苗的应激反应,保证虾苗的成活率,减少青苔爆发几率。有人会说“说的容易,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现在我就讲讲该如何培菌、培藻。
1、提前规划好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放苗前3
莲藕种植
如何培菌、培藻
有的养殖老板一开始就把水肥的很浓,到养殖中后期肯定很难控制,所以大家不要进入误区,我所说的肥水、培菌是保证水体的菌藻平衡,达到肥活嫩爽。能有效的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减少外界环境水产苗的应激反应,保证虾苗的成活率,减少青苔爆发几率。有人会说“说的容易,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现在我就讲讲该如何培菌、培藻。
1、提前规划好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放苗前3-5天培菌、培藻,因为这个时候培出来的藻类水产苗期比较适口。太早,太迟都不宜。
2、方案:肥爽2号(5亩水体/桶)+滤饵多肽(5亩水体/包)+菌美1号(3亩水体/包)一起浸泡2个小时一起泼洒。水质如果比较清瘦可以加藻源宝(3亩水体/瓶)提供藻种,定向培藻。这种方法肥的水即使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效果也非常可观。
3、稳水,以后根据水况5-7天补一次肥,原则是少量多次。同时可以用滤饵多肽每天每亩1-2斤去泼洒投喂,吃不完的可以有一定助肥效果,真正做到不浪费。这样水质稳定性高不容易变,水产肠道和发育效果也显著。

中期发生的浓绿水(透明度
在水产的养殖中,据实践观察到的两次浓绿水中期(100支/斤左右)与后期(60支/斤左右)遇上的浓绿水。如何把这两个不同时段的问题有效预防呢?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索阶段)。相信遇上这样现象的养户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它”来者不善"。
事实上”解铃还须系铃人",浓绿水如果变得不可控时,"创造它“的养户也该反思了。毕竟它令水产的生长环境坏透了。再坏,就可能”抢收”(因浓绿水引起的偷死而上市)。
当养户知道如何养水时,就容易联想到肥水;当养户懂得如何控水时,就容易联想到瘦水。这两种措施好比微笑和沉默,它们称为有效的:因为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也因为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中期发生的浓绿水(透明度<25cm),有养户认为这是肥水的表现;后期发生的浓绿水(透明度<15cm),有养户认为这是水质老化问题。似乎一切与水产无关。事实上,这与气候、水产也有一定联系的。

论水产养殖的增氧效益有养户粗略地计算过
论水产养殖的增氧效益
有养户粗略地计算过:一台增氧机的费用就相当于虾塘一台增氧机开足24小时X30天X1千瓦时1度电x1.5±0.1千瓦负荷的总乘。增氧机是养虾的必备器械,需要它们来提高虾塘的生产力。如果把它们比喻成战场上的,除显示强大的火力外,还要“百战不殆”。
有养户认为能不能高密度放养虾苗,取决于虾塘的增氧环境及其增氧效益。这好比人能不能交到很多朋友,取决于自身混的这个圈子的环境及其人脉背景。如果一个虾塘少开增氧,必定会产出更多。这样的虾塘除了水质变差外,也会影响水产的生长(如水产缺过氧,水产长速会慢下来)。
在实践可知南美白水产(这里指7cm左右体长)的窒息点在溶氧值1.2PPm左右。随着其个体越大,窒息点就越高。预防缺氧,就要加长增氧的时间。增氧机每天24小时运转,这是对高密度养殖模式的预防缺氧措施之一;如果空温过高或低压时,干撒增氧粒也是预防突发性缺氧的关键措施之一;有养户认为这种补充溶解氧的方式还是不够快,于是用上纳米氧(水氧)。
如果确认溶氧是充足的,虾塘里往往有迹可寻。有养户重点关注水产的虾须和尾扇。虾须和尾扇不发红,就说明氧份充足。事实水产的虾须是一个灵敏度极高的,除了预警作用之外,还有反映体质情况。
由于虾须的颜色因应不同的状况会出现不一样的颜色,其中出现红色是常见的,可判断为缺氧,严重时即为(也可归纳为为突出的部位)。这与人患某类型前的咽喉痛一样成为为突出的部位。
氧份不足时,虾塘里的有害微生物就会增多,水产发生。这就证实了雨后突然天晴会出现的突发。这往往让养户措手不及。有些养户雨前雨后都投增氧粒,充分了解了雨后的氧值下降快。针对雨后天晴的情形为了补充水产的体能及溶氧,有些养户用上了"复方氧钙"(用药前务必注意使用事项及禁忌);有些养户认为停料更适合,毕竟水产未曾恢复状态,不宜立即进食。这好比跨半个地球的旅行,时差未适应时,不宜立即睡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