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放苗保苗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放苗保苗
随着疫情的逐渐解除、气温的慢慢回升,很多水产养殖区都开始了早造虾的放苗工作。然而,每年放苗的时候总会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老套桥段。就拿今年市场来说,不管是东海岛还是坡头,都有很多放苗没几天就排塘的情况。为什么同样一批苗放下去有的塘成活率要比别人高一些?为什么同样的工作都在做后的结果却不一样?水产放苗前后的管理
柑橘种植
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放苗保苗
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放苗保苗
随着疫情的逐渐解除、气温的慢慢回升,很多水产养殖区都开始了早造虾的放苗工作。然而,每年放苗的时候总会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老套桥段。就拿今年市场来说,不管是东海岛还是坡头,都有很多放苗没几天就排塘的情况。为什么同样一批苗放下去有的塘成活率要比别人高一些?为什么同样的工作都在做后的结果却不一样?水产放苗前后的管理工作,您真的做好了吗?
进入正题之前,有个问题在此提出来跟大家做个探讨。那就是关于肥水放苗的问题。清水放苗还是肥水放苗,一直是个没有定论的话题。水产养殖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这个问题始终不曾统一。虽然论题的结果无法统一,但是出发点却是相同的。不论是主张清水放苗的还是肥水放苗的,后都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前期的养殖成功。为了提高虾苗下塘后的成活率,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追本溯源,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前期放苗虾苗的成活率。只有找准源头,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发酵菌应用到养虾中来,是养虾变革的产物
如果养虾的问题让人“心力交瘁”,就说明其难度大;如果养虾产量让人“心满意足”,就说明其容易养。这好比交通问题,开车出行遇上堵车时很无奈,交通顺畅时很便捷。只要放了苗,就要对其"呵护”。发酵菌应用到养虾中来,是养虾变革的产物,这好比手机的某个购物APP,这是人们消费变革的产物。
在养户的操作中,应用某发酵菌后,总会带来利与弊。然而过度的小心就变成了犯错,往往走了许多“冤枉路”才后知后觉。在抑制有害菌的角度看来,应用有益活菌就该好好利用其“效价”,活菌的生命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便逐渐衰败,当水质越来越老化,其本能受到限制也逐渐退化乃至消失。
在水产养殖的前期,此阶段(放养后~4O天前)的水质,在应用发酵菌后容易让水产代谢变得舒畅些(原理是发酵菌会调节水产肠道菌群)。这好比现代人诊病应用CT等后,容易让人觉得诊病些。
从水产的粪便可以看到,发酵菌的“功能”纯粹让虾的代谢正常化,而且能预防。投喂含发酵菌的料,有必要随水质的变化而变化。到了养殖中期(放养40天后~60天),由于水质的含“菌”(指有益或有害)量过于旺盛时,据实践所知投喂含发酵菌的料,其效果会“强差人意”。因此,发酵菌在面对“杂菌丛生”的时候,通过消毒后,再补充发酵菌,间隔时间投喂或泼洒。
水中适当的矿物质关联着水产
水中适当的矿物质关联着水产(以下称水产)的正常的生理。而水产生理的变化与水中的矿物质变化似乎“同呼吸共命运”。缺乏矿物质的虾塘,同一时间也意味其他现象的变化,其中碳、氢、氧、氮的不足或过多为明显。它们的指标正常时就能提高虾塘的生产力。这好比一台风车发电,只需要标准的风力(每秒三米的微风)便能产生电力。
养户除了关心水产生理变化外,对于水产的体质要求更高了。因此,补充矿物质已经成为养虾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水产不具斑纹,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从海水转向淡水的养殖,水中缺乏矿物质的情形(由于虾塘的藻类、微生物等生物消耗矿物质较多)是存在的,通过补给适量的矿物质来保持“利虾”的优势。这好比食物从街市转向超市,卖场缺乏客流的情形也存在的,通过增加免费停车位来保持“便客”的优势。

大池养殖管理:提前做好清塘工作,转苗前提前5天做好水体消毒
大池养殖管理:
提前做好清塘工作,转苗前提前5天做好水体消毒(3天)、(1天)、肥水育藻(2天)工作。
—消毒:先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100-150公斤/亩),后进水用漂消毒(15公斤/亩),48小时后。
—:用大苏打1公斤/亩泼洒一次即可,配合高纯腐植酸钠泼洒(1公斤/亩)。
—肥水:肥水当天先提前4小时泼洒矿物钙镁宝5亩/袋,后每亩塘用菌藻营养素1Kg+发酵碳源1Kg+发酵微量元素1Kg泼洒即可,肥起水色后每亩再用酵素硅藻源1Kg+发酵碳源1Kg泼洒一次以稳定水色。水温20度以上,有阳光时再肥水。
—投苗:提前1小时在投苗处泼洒保虾乐1包+固壳活力钙1包后再转苗入池;每亩投苗5万左右,淡水的成活率较低,所以适当加大投苗量才能保证大虾亩产达600斤以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