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应该注意什么
1、控制水温
蝌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5℃,当水温超过32℃时蝌蚪活动能力下降,吃食减少;蛙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当水温升高到35℃时,出现极度衰弱状态,严重影响生长,甚至导致;38℃时造成大批.当水温降到8℃时,蝌蚪摄食,停止生长.因此早春应该灌浅水,以利升温;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或搭荫棚,或放少量
养殖
青蛙养殖应该注意什么
1、控制水温
蝌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5℃,当水温超过32℃时蝌蚪活动能力下降,吃食减少;蛙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当水温升高到35℃时,出现极度衰弱状态,严重影响生长,甚至导致;38℃时造成大批.当水温降到8℃时,蝌蚪摄食,停止生长.因此早春应该灌浅水,以利升温;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或搭荫棚,或放少量水葫芦,避免水温过高影响生长。降温措施是在蝌蚪池上面搭荫棚,种植一些葡萄或其他藤曼的植物,面积较大的池子只要遮搭半个池子。必要时可临时采用加注水温较低的外河水。一般水温应控制在32℃以下。

2、重视期的管理
蝌蚪在前肢长出后,尾部收缩时,呼吸作用也因鳃的退化而靠肺来进行,所以不能长期潜入水中,因此,除了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外,还要把池中水放到食台区边缘。
青蛙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养殖任何动物,其疾病都是以预防为主。虽然青蛙的疾病比较少见,为了帮助大家在万一遇上疾病时能及时识别并及时进行治1疗,这里特将几种蛙类的常见疾病进行整理介绍如下:
红腿病
(1)病因:红腿病又称败1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1酸菌及乙1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快,率高。

(2)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1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肝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3)防治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1疗,控制疾病蔓延。
(4)治1疗方案:发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恩诺沙1星+水产用多维,拌20kg饲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5天。同时,用碘全池消毒,碘。
青蛙养殖有多挣钱
如果你还只单单养蛙你就OUT了!稻蛙作为养殖青蛙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当中,在同一块稻田中既能种稻也能养青蛙,实现稻蛙双丰收;养殖环境优越,只需要开挖水沟田间设施保持水温稳定既可以进行青蛙养殖,此外水中溶解氧充足,水经常流动交换。

稻田里的青蛙可以吃掉田中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蛙的粪便可以给水稻提供营养,不用施化肥,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青蛙在稻田里不停行动、觅食,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可供应丰富多样的产品,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推广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青蛙养殖中的附属设施
(1)内网
蛙池挖建完成后,需要沿蛙池四周埋设防逃网。防逃网使用7目以上的密眼网布,网布的宽度以选择1.2米的比较合适,埋入地下部分为30厘米,围网高度为80厘米左右,顶端做一个向内折的遮拦,这样即便有青蛙顺网爬到网顶,也能被顶端的遮拦挡住,从而有效的防止青蛙外逃,围网的支撑可以选角钢、螺纹钢、木棒等。因为开始圈的地不平整,而且相对不集中,近似“长廊”型的养殖场地,管理耗费人力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

(2)外网
为了防止场外的青蛙天敌的进入,以及青蛙的逃逸,一般都还需要在蛙池的外边在围上一道外网。外网使用网布、彩钢、石棉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