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公墓中道路设计重要性主道:联系着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是游人必经之路。通过主干道对不同景点进行剪辑,更具指向性地引导祭奠者欣赏景点,路宽范围一般在2.8-7.8米。次道: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分散在各景区和建筑周围,在布局中,需要合理地为游人开辟通往不同景区的捷径,路宽范围一般在1.8-3.8米。墓间小道:主要供祭奠和散步,道路设计与墓碑需要相互渗透,道路分布相对
天津公墓销售
陵园公墓中道路设计重要性
主道:联系着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是游人必经之路。通过主干道对不同景点进行剪辑,更具指向性地引导祭奠者欣赏景点,路宽范围一般在2.8-7.8米。
次道: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分散在各景区和建筑周围,在布局中,需要合理地为游人开辟通往不同景区的捷径,路宽范围一般在1.8-3.8米。
墓间小道:主要供祭奠和散步,道路设计与墓碑需要相互渗透,道路分布相对自由,要考虑到能将祭奠者引入各个景深角落之处,路宽范围一般在0.8-1.8米。

墓园文化主要体现在墓志、墓碑,围绕墓地的选择、礼仪等活动
墓园文化主要体现在墓志、墓碑,以及围绕墓地的选择、礼仪等活动体现出来的人物风情、习俗、观念之中。
视觉语言的抽象方法
在墓园文化的表达中,用抽象的艺术手法,通过高度浓缩或概括性的景观符号传递文化内容的涵义,使其具有寓意和意境,提高文化品味,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文化内容的深入理解。经过抽象的表达,能够降低墓园文化的复杂程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现代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在碑葬区主要突出的是墓碑文化和雕塑文化,植物造景起到衬托气氛,多是体现在生态效应上,配置方式可以采用行列式规则栽植或是配合雕塑做自由搭配。而在树葬、草坪葬及花坛葬这样的生态葬区,更加突出的就是植物景观了,主要的原则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配置方式。修剪的流线龙柏组合、蜀桧垂直造型等极具时尚型;
城市墓园树种选择原则有:
(1)符合本城市所处的自然气候带森林植物的生长规律。
(2)选择乡土树种或多年来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外来树种。
(3)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4)选择具有能反映殡葬文化、地方特色的树种。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特性组成垂直型混交或梯度型混交形式,采取多层次(上层、中层、下层、地被)种植法,以乡土树种为主,达到乔、灌、草相结合,阳生与阴生相综合,常绿与部叶相结合运用生态原理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有效地调节植物的生态关系,提高植物群落单位叶面积系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建立出较强的生态性、抵御性、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的稳定人工植物群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