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清洗虽然比较方便,省时省力,单纯的机械清洗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机械清洗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研究结果表明,手工清洗结合机械清洗的效果优于单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和自动清洗机清洗。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清洗效果,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清洗效果直接决定消毒效果,特
内镜消毒剂供应商
机械清洗虽然比较方便,省时省力,单纯的机械清洗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机械清洗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研究结果表明,手工清洗结合机械清洗的效果优于单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和自动清洗机清洗。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清洗效果,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清洗效果直接决定消毒效果,特别是对于软式内镜,更多的是依靠化学消毒及灭菌,如等消毒剂短时间达不到高水平消毒,目标微生物的减少主要是清洗,残留污染物将显著影响消毒效果,所以清洗质量非常关键。
预防内镜破损是延长内镜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发现内镜破损的有效办法就是每次清洗前进行测漏。从保护镜子和保证洗消效果的角度,宜每次清洗前测漏;特别是支气管镜可能污染的分枝对抵抗力较强,与消化道内镜一同清洗易发生交叉污染。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规范”建议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宜具备测漏功能。由于在测漏时需要旋转大小角度钮,使内镜先端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弯曲,仔细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其他部分,才能及时发现管道及外皮的细小漏水情况,而自动清洗消毒机虽然有测漏功能,但不能旋转大小角度钮,因此只有内镜出现较大破损时才能发现,故即使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也必须行手工测漏;另外,鉴于国内大多数医院内镜数量不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每次使用后即测漏可操作性较差,因此规定“内镜使用后宜每次清洗前测漏;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但该要求并未达到发达的标准。
无菌技术是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利用消毒和灭菌方法阻断微生物及其途径,其目的是阻断微生物经手术、插管、换药、穿刺以及注射等操作侵入伤口或组织引发。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内镜手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若腔镜器械上留有血迹或蛋白质等有机物,就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一、床旁预处理流程当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护士时间使用含有清洗剂的纱布沿着操作部向先端部方向擦拭。
腔镜器械所涉及较多,种类较多,且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精细,因此对清洗和消毒灭菌的要求也更高。有研究表明,使用含氯消毒液清洗腔镜器械的效果好,但氯离子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腔镜器械有一定损害,因此不能使用含氯消毒液对腔镜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发布至今已3年,但是规范是否被扎实得落实到实处呢?内镜室工作人员,忙于日常诊疗工作,是否认真学习了规范呢?
在到几家医院学习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软式内镜洗消的一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在院感日益备受重视的今天,希望大家扎根规范,认真落实,不要停留在想当然上。
1.钟表或计时器
内镜室无钟表或计时器;
规范中5.3.6中要求配备计时器。
2.预处理
预处理反复送水与送气的时间不定,且未做到反复,预处理液体为清水或含氯消毒液。
规范要求预处理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这里是反复,而不是持续);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抽吸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