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管壳式换热器是把管子与管板连接,再用壳体固定。它的形式大致分为 固定管板式、釜式浮头式、U型管式、滑动管板式、填料函式及套管式等几种。管壳式换热器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其他形式换热器 。公司研制的这种全封闭流道连续型
螺纹管管壳式换热机组生产厂家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管壳式换热器是把管子与管板连接,再用壳体固定。它的形式大致分为 固定管板式、釜式浮头式、U型管式、滑动管板式、填料函式及套管式等几种。管壳式换热器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其他形式换热器 。公司研制的这种全封闭流道连续型无中心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使壳程内介质以理想的螺旋流形式通过壳程流道。
以上的几种结构换热器,都有各自的优势,可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在安装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关键:
1.在安装换热器之定要进行压力测试,热交换器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0.4MPa。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2.对于垂直空间也有相应的要求。壳式换热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阀)的点至建筑结构点的垂直净距应满足安装检测的要求,并不得小于0.2m。
3.管壳式换热器施工必须留有足够的建筑空间和通道。管壳式换热器前端应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间,即其封头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器的长度,设备运行操作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8m。 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有利于拆卸整修。
管壳式换热器购买关键点以下:(1)、依据己知冷、热流体的总流量,初、终温度及流体的比热容决策需要的传热总面积。基本估算传热总面积,一般先假设导热系数,明确换热器结构,再强度校核导热系数K值。(2)、采用换热器时要留意工作压力级别,应用温度,插口的联接标准。在气体压力,安裝标准容许的前提条件下,管壳式换热器以采用直徑小的加长型,有益于提升换发热量。(3)、换热器的气体压力不适合过大,一般操纵在0.01~0.05MPa中间;(4)、流速尺寸应考虑到流体粘度,粘度大的流速应0.5~1.0m/s;一般流体管中的流速宜取0.4~1.0m/s;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其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易积垢的流体宜取0.8~1.2m/s。(5)、高溫水进到换热器前宜设过滤装置。(6)、热交换站中换热器的每台解决和配备数量组成結果应考虑热交换站的总供暖负载及调整的规定。在满足客户需求耗热量调整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同一个供暖指数中的换热器数量不适合2台,不适合超过5台。
管壳式换热器好在哪里?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以减小热应力。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换热器广泛应用在石化、机械、民用、服务行业等。在石化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对于生产换热器的公司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各类换热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提高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流体性能的措施:1、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加工精度对传热性能影响较大。由于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流道长度受限制,冷热端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轴向导热增加了不可逆损失,降低了换热器的热效率,在传热设计中应予考虑;2、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实现大流量下、尤其是两相流动状态下流体的均匀分布,可以帮助提高流体流动性。因此流道布置与流体分布的均匀性措施研究十分重要;3、设备的接管法兰与管路法兰的连接应细心、小心安装,以避免造成连接损伤。3、此外还应关注流体流动性的安装位置对传热与流动的影响。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性和出热性都是受设置和环境所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影响流体流动性和传热性的因素出发,考虑其解决措施,保证生产质量的提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