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玻璃的清洗干净与否与方法有关系
光学玻璃的清洗分为镀膜前,镀膜后清洗,加工商应跟据镀膜前后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选择的镀膜前光学玻璃清洗剂.
1、镀膜前清洗
镀膜前清洗的主要污染物是求芯油(也称磨边油,求芯也称定芯、取芯,指为了得到规定的半径及芯精度而选用的工序)、手印、灰尘等.由于镀膜工序对镜片洁净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清洗剂
康宁7980
光学玻璃的清洗干净与否与方法有关系
光学玻璃的清洗分为镀膜前,镀膜后清洗,加工商应跟据镀膜前后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选择的镀膜前光学玻璃清洗剂.
1、镀膜前清洗
镀膜前清洗的主要污染物是求芯油(也称磨边油,求芯也称定芯、取芯,指为了得到规定的半径及芯精度而选用的工序)、手印、灰尘等.由于镀膜工序对镜片洁净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清洗剂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考虑某种清洗剂的清洗能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的腐蚀性等方面的问题.镀膜前的清洗一般也采用与研磨后清洗相同的方式.
2、镀膜后清洗
一般包括涂墨前清洗、接合前清洗和组装前清洗,其中接合前清洗(接合是指将两片镜片用光敏胶粘接成规定的形状,以满足无法一次加工成型的需求,或制造出较为特殊的曲率、透光率的一道工序)要求更为严格.接合前要清洗的污染物主要是灰尘、手印等的混合物,清洗难度不大,但对于镜片表面洁净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其清洗方式与前面两个清洗工艺相同.由于镀膜层比较容易受强碱性伤害,镀膜后不能使用强碱性清洗剂,需要的镀膜后光学玻璃清洗剂,此种清洗剂不伤膜层,去污力强,可完好的保存膜层.所以光学玻璃镀膜后,一般建议用的镀膜后光学玻璃清洗剂使用。1、生产方面:一般来说,镀膜玻璃生产工艺本身是不会产生这些缺陷的,主要在原片质量上。
光学玻璃镀膜常见的质量问题介绍及避免方法
划伤或擦伤
定义和说明:镀膜玻璃表面和其它较硬的物质相对滑动或磨擦造成的线状或带状的伤痕为划伤或擦伤,主要表现为划伤或擦伤部位的玻璃透光率增0高,或膜面脱落透亮。其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弧形细条状或带状。
产生原因:划伤或擦伤往往是在施工安装使用中产生的,主要有:
1、生产方面:由于设备或后清洗的原因,在生产中是存在玻璃划伤可能性的,但这种划伤一般为规则的和直线型的,是能控制和检验出来的。特种光学玻璃如何提高退火温度及提高强度其热量保持在玻璃体内的时辰越长,进口光学石英玻璃得当下降A区温度如前所述玻璃越厚。另外,生产过程中对镀膜玻璃的搬运、装箱也是有可能造成划伤的,原片本身也可能存在划伤。但客观的说,大片镀膜玻璃因是直接在线用装片机装片,一般是不可能造成划伤的,而强化镀膜玻璃因也是直接贴膜后装箱,膜面一般不会接触其它硬物,所以通常也是不会出现划伤或擦伤的。
2、切割原因:比如切割尺或卷尺在玻璃膜面的拖动;因玻璃膜面上有砂粒或玻璃屑等,擦拭过程中造成的玻璃膜面的擦伤;镀膜面朝下切割或没注意到每箱的后一片是反方向放置等原因,致使玻璃膜面与它物摩擦而造成划伤。
3、堆放和存放:开箱后或切割后的玻璃没有按要求堆放,片于片之间没有垫任何衬垫物,致使玻璃之间直接接触,由于砂粒或玻璃屑等的原因,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造成划伤或擦伤。
4、安装和清洗:在打胶或安装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因硬物的划伤或擦伤;在清洗中使用了不干净或较硬的擦拭物,或是在玻璃膜面有水泥砂浆等污染物,而使用了不正确的清洁方法。
光学高透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石英玻璃通常分为同名石英玻璃和不透明石英玻璃两大类。如果玻璃用含有无机化合物的水冲洗,在干燥或深加工(如镀膜或钢化)前,光学镜片必须小心地用脱矿物质水漂洗玻璃表面。石英玻璃纯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按目前颁布标准规定:不透明石英玻璃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9.5%以上,气炼透明石英玻璃的二氧化硅含量在99.97%以上,高纯石英玻璃而氧化硅的含量在99.999%以上,采用四氧化硅直接气炼法生产的石英玻璃,其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9999%以上。
高透玻璃的石英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光学高透性,是以其结构而表现出来的。
光学石英玻璃抛光中光学异常分析步骤
1.切削外观是否粗糙、有花纹、刀痕
2.切削弧度是否在规格之内、是否有非球面
3.测定环直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在规格之内、是否磨损
4.粗磨第—道是否能与切削弧度配合、加工后弧度是否在规格内、所削厚度是否在要求之内
5.粗磨第二道是否与第—道配合(第三道是否与第二道配合)、加工后的表面是否能满足后道工序的要求(光圈是否在要求之内)
6.粗磨压力过大会怎样,外观会更好吗?
7.精磨压力过大对光圈、外观会更好掌控吗?
8.精磨摆动、压力是否均匀
9.研磨槽内是否干净,研磨液是否过浓或稀
10.三角架是否松动(跳动)
11.厚度计是否有差异、原器R值是否在规格之内
12.修皿弧度是否在规格之内、R值及其他尺寸是否在要求内或是否有磨损
13.镜片是否偏心
14.镜片是否及时收取、冲洗、擦拭干净、所用毛巾是否干净
15.高速线加热时间是否合理、剥离时是否用顶针或刀片,所用工具是否锋利或尖锐
16.洗净篮是否合理,会不会夹伤
17.判定标准是否改变
18.原料毛坯是否畸形、厚度是否偏薄、倒角是否过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