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建设目标河长制建设任务主要包括6项内容:
1. 加强水资源保护
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
严控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高标准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实施计划用水管理
2.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
河长制平台管理
河长制建设目标河长制建设任务主要包括6项内容:
1. 加强水资源保护
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
严控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高标准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实施计划用水管理
2.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
推进河湖及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严禁河道、围垦湖泊、非1法采砂,对岸线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系统部署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接入、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原则,市、镇(街道)分级管理,整合现有各种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利用传输网络收敛至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各级领导、河长、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纬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2020年考核目标”要求,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平台,消除信息孤岛,确保业务流程统一和数据完整。支持市、镇(街道)、村三级管理,并开放向上级系统的统一接口。
一、排水防涝管理现状分析
1.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低下。
2.管网人工管理及养护难度大。
3.排水系统调度分析和布局优化相对滞后
4.缺乏有效的管网运行评估和监测手段
二、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及部委相关文件及通知要求
《国务1院办公1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1发〔2013〕2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
住建部《关于批准实施防汛排涝和雨雪灾害信息化监控系统项目建设的批复》
住建部办1公厅《关于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842号
发展历程与建设任务
河长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各自独立的管理机制与工作计划,但两者又相互关联,有着同一个服务对象和相同的建设目标。 海绵网小编整理了河长制与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建设任务,供读者参考。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呼叫中心、APP为入口,各地联络员为协调,河长为主线,依托基层村级河长、工作人员与职能部门,完成事件处理流程。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月国务1院发布了《关于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从层面对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部署和具体安排。
此外,有关职能部门也出台措施,采取行动,开展水环境整治和水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可以做到水环境问题的及时反馈、及时处理,有效提高河长制管理水平。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特色社1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碧水蓝天是人们对美丽朴素的理解,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水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