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导体滑动接触对。外导体滑动接触对结构见图3。这是由两个圆筒状零件迭套构成的。内层圆筒前筒为四槽或六槽,并把前端的接触部位设计得突出一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接触可靠,而且还可以改善高频性能。内外圆筒的滑动距离要保证有9㎜的变化量。内外圆筒直径则是根据343所配接的电缆逐级计算的。
内导体滑动接触对。内导体滑动接触对由一个与电缆芯线相连的插针和一个SMA型内导体后端的深孔组成
DB车针连接器采购
外导体滑动接触对。外导体滑动接触对结构见图3。这是由两个圆筒状零件迭套构成的。内层圆筒前筒为四槽或六槽,并把前端的接触部位设计得突出一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接触可靠,而且还可以改善高频性能。内外圆筒的滑动距离要保证有9㎜的变化量。内外圆筒直径则是根据343所配接的电缆逐级计算的。
内导体滑动接触对。内导体滑动接触对由一个与电缆芯线相连的插针和一个SMA型内导体后端的深孔组成。
为了保证调节范围为9㎜,而且在**调节长度时插针和插孔能够保持可靠的接触,插孔的深度应达12㎜左右。插孔的开槽部位的直径比不开槽部位的直径大0.04㎜,以使开槽部位的相应阻抗不因开槽而增大。
随着5G、物联网、AI、智能驾驶的发展,市场对于连接器技术又提出了新的需求,更多新兴领域对于连接器需求强烈。因此,在通信设备中,连接器承载着终端间的数据连接任务, 5G发展将推动无线连接器的需求增长。在汽车应用上,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进步,除了原有发动机管理系统等设备需要连接器的数据连接外,更的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对于连接器的需求愈加旺盛。工业上,连接器需要更强的可靠性和性能,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构建,在工业设备和网络之间需要更可靠的连接器。
随着连接器尺寸的下降,连接器的电流负载能力也随之下降。一般而言,微型连接器能处理200mA到500mA之间的电流,差不多是更大一点的板对板连接器额定电流的一半。为了补偿较低的载流能力所带来的问题,设计者可能需要增加端子的数量。
如果不首先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可能会推高成本,他说。损坏的连接器需要重新配置、整修和标记。甚至还可能需要更为昂贵的,现场可更换的连接器取代,而且这样的变化可能会让设计时间再延长一到两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