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雏鹅人工供温呢?
在育雏期间须根据雏鹅日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一般1~5日龄室内温度在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另外,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的原则是: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
给雏鹅人工供温不
孝昌鹅苗
如何给雏鹅人工供温呢?
在育雏期间须根据雏鹅日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一般1~5日龄室内温度在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另外,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的原则是: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
给雏鹅人工供温不能仅看温度计,更要“看雏鹅施温”。当温度适宜时,雏鹅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当温度偏高时,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两翅下垂,频频饮水,少吃饲料,当温度偏低时,雏鹅密集或靠拢在热源附近,不大活动,毛竖起,常发出叫声,夜间睡眠不稳。
防重于治的原则可有效减少鹅苗养殖场损失
在一个鹅苗孵化场甚至一个地区,要想预防和控制鹅苗病,必须牢固“防重于治”的原则,认真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坚持贯彻下去,才能把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以降低或杜绝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一、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鹅苗体抗病力。
二、根据鹅苗群的日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防治和驱虫的程序与计划。
三、引种要了解供种场家的鹅苗群健康状况和历年的鹅苗病流行情况,如果从正面得不到真实情况,可以从侧面了解其他用户的反映。
四、经常了解周边场家或地区疫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防疫措施,警惕疫病的传入。
五、采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方式,切忌不同日龄的鹅苗混养。
六、自备装饲料的用具或一次性使用饲料包装袋,应普惕使用饲料厂提供的二次包装袋饲料,因这些袋子在各种鹅苗场中串用,是传播疾病的途径之一。
七、定期灭鼠、杀虫、杀蝇,妥善处理粪便及病死鹅苗的。
八、不同鹅苗舍的生产人员,严禁互相串舍。除特殊情况许可,严禁外来人员参观鹅苗舍。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的会引起中暑而。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容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的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鹅蛋的孵化顺序不能乱
1.鹅蛋孵化方法;孵化鹅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母鹅来孵化,另一种就是机器孵化。一般都是通过机器孵化的方法来得到鹅苗。
2.摆放鹅蛋:首先要保证鹅蛋干净、没有沾水,摆放鹅蛋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切不可碰伤或者晃动蛋黄,否则会导致孵化时死蛋或者发育不良。
3.鹅蛋的发育温度:孵化鹅苗的温度要保持在37.8度,这样胚胎才能正常发育;出壳温度保持在37.3度就可以了。如果温度不适合,会造成蛋内胚胎;长时间的低温害会导致畸形苗的出现。
4.翻蛋:孵化鹅苗的过程中需每隔2小时翻蛋一次,可以保证胚胎发育过程中各部位受热均匀。
5.凉蛋:孵化鹅苗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凉蛋的工作,一般是在7天左右进行,每开孵化器两次,一次半个小时,感觉鹅蛋凉下来即可,可以用温度计检测,一般温度在0-33度之间是正常的。
6.照蛋:孵化鹅苗的过程的第8天就要开始进行次照蛋,把没有受精的鹅蛋挑选出来,在第27天时进行第二次照蛋,可以把发育不良的挑拣出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