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考试要求
摄影笔试一般有三种出题形式,虽然每种出题形式各异,但说到底都是为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文化课功底、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
形式一:
(一)文学艺术常识(30%)
1.考试目的: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是学习摄影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立涵盖文学、文艺在内的综合知识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学教材所涉及的文艺
摄影艺考集训
摄影考试要求
摄影笔试一般有三种出题形式,虽然每种出题形式各异,但说到底都是为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文化课功底、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
形式一:
(一)文学艺术常识(30%)
1.考试目的: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是学习摄影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立涵盖文学、文艺在内的综合知识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学教材所涉及的文艺基础常识的掌握程度。
2.考试的题型:填空题(20分)、选择题(10分)
(二)摄影基础知识(40%)
1.考试目的: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于摄影基础常识的掌握情况。
2.考试的题型:填空题(20分)、判断题(12分)、名词解释(8分)
(三)摄影作品分析(30%)
1.考试目的: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图片意识和一定的理解力。该考试环节通过规定考生在限定条件下写一篇分析文章,考查考生的读解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的潜在素质和必须具备的分析能力。
2.考试的题型:作品分析题。
注: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相关笔试通常会增加英文翻译,摄影作品分析通常为电影片段。
浅谈影视摄影中的“运动”(跟甩升降)
5跟
顾名思义,跟摄是摄影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题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影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跟随拍摄镜头的特点为:
、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第二、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第三、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全前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影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头。跟镜头的作用体现为:
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题,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代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任务引出环境。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统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另外,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上面的例子中摄影机采用跟随主题拍摄,即交代了人物运动方向,又很好的把环境展示给观众。
6甩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更多的关注你的内心经典作品往往打破了我们所熟知的常规的构图光线等规则,但是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照片中引起的情绪的共鸣,它们能让观看者迅速的与照片中的形象产生联系。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得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是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表现失误、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里的紧迫感。目前流行的旅拍作品很多用甩镜头作为专场,增强动感
7升降
摄影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的得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俯仰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
关于升降镜头的画面特点:
1、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
光质
光质是指拍摄所用光线的软硬性质,可分为硬质光和软质光。
1、硬光(直射光)
硬光即是强烈的直射光,如没有云彩遮挡的太阳光,或直接照射在人或物体上的人造光,如闪光灯、照明灯光等。其反差较小,明暗过渡比较柔和,表现层次变化细腻,色调层次丰富,一般多云或阴天就会产生软光的效果。直射光照下的人或物体受光面和阴影部分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多用于表现硬朗、粗糙或质感强的物体或人物。在自然光照下,晴天或中午时,光线较硬。
2、软光(散射光)
软光也可称为柔光,软光是一种漫散射性质的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被照物上不留明显的阴影。2、侧光拍照时,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其反差较小,明暗过渡比较柔和,表现层次变化细腻,色调层次丰富,一般多云或阴天就会产生软光的效果。由于软光比较柔和细腻,所以经常被用于女性和儿童题材的拍摄中。

明确摄影类是什么?
摄影是近些年来兴起的艺术类,根据考试要求划分为两类:美术学类—摄影和戏剧与影视学类—影视摄影与制作,不要求具有美术基础。摄影于2012年9月更名为影视摄影与制作,部分院校招生时仍以摄影作为名称。
要求
男女生不限,男生 1.70米以上,女生1.60米以上,身体健康。无,无色弱;双眼视力纠正后达到4.8以上(400°以内可以戴框式眼镜矫正,400°至800°建议戴矫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