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与ISO9000标准体系、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有何联系与区别
统计过程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原则,或者说它能够实现的终目标是一次合格率高(满足客户)而且稳定,简称过程稳定,并能够实现数据追溯能力,这与ISO9000标准体系、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DMAIC中的C阶段的主要工具就是SPC)中对过程监控、预防原则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实现这
精益训练道场
统计过程控制-SPC与ISO9000标准体系、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有何联系与区别
统计过程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原则,或者说它能够实现的终目标是一次合格率高(满足客户)而且稳定,简称过程稳定,并能够实现数据追溯能力,这与ISO9000标准体系、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DMAIC中的C阶段的主要工具就是SPC)中对过程监控、预防原则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实现这些体系等要求的一种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区别在于SPC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过程数据加以监控分析的一个工具,而实现ISO标准体系等相关要求并非仅仅靠一个SPC工具就能够实现。
是基础的5S之类工业工程技术的运用,把工位标准化。有了理念,如何让人们广泛接受它,常见的方法就是找一些quick way(快捷的方式),先做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改变,这些改变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可以找3、5个这样的例子把相关项目的负责人或者是团队沟通出去,这是一个激励的作用也是一个宣传的过程。我自己的体会是推广精益到场就像是煲汤一样,是要有过程的,它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终取得的结果可能是革命性的。
1、指标制定,分解到公司职能组织
2、成立推动组织架构,选择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培养成为本模块的专员。
3、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对现场自主达标形成机制或制度,强制推行,才能深入到日常习惯中去。
4、组织月度精益到场会议,奖优罚劣,搭建展示亮点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自主性积极性高的人多次在公司高层面前曝光,形成氛围,不断的良性循环。
5、准备基础资料,选择试点,在试点内运行所有的活动,摸索总结出适合公司特点的标准
6、推广到其他相关区域,开展自主达标活动。
精益到场完不同于批量到场,精益到场与大批量到场方式的关键区别在于物流的触发机制和在制品库存的控制机制不同。批量到场和精益到场之争是西方的规模经济理论与丰田的减少浪费理论之争,也是推动到场与拉动到场之争。推动到场是基于预测展开,拉动到场是基于需求展开。精益到场由此形成了与大批量到场方式完不同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一套完不同于批量到场的到场组织和管理技术。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强调从顾客需求拉动到场,大限度消除浪费和在制品库存,从而使到场使成本大幅下降。
与大批量到场方式先比,精益到场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所需的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到场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批量到场方式下的工厂相比,均能减少一半;
(2)新产品开发周期,可减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3)到场过程中在制品库存,可减至大批量到场方式下一般水平的十分之一;
(4)工厂占用空间,可减至采用大批量到场方式工厂的二分之一;
(5)成品库存,可减至大批量到场方式工厂平均库存水平的四分之一;
(6)产量,可提高三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