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施工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这导致土壤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修复的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为满足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需要在传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电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和周边生态脆弱区域从生态优先的角度进行系统考虑。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交汇融合被提上议程进行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
表层种植土保护
表层种植土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表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水电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当成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施工迹地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制约实施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存储工作是水电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修复
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场内外道路建设,施工生活营地建设、大坝开挖等施工活动影响,原地貌植被将遭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占压、破坏。为了控制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石化景观的异化趋势[3],根本的途径是确保绿色。因此,除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外,龙滩、瀑布沟等水电站主动采取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选择符合区域生态及景观特点的当地适生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