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项目背景
池州市海绵城市区北至沿江路-清风路,南至永明路,东到平天湖大道-人民路-九华大-齐山大道,西到昭明大道-长江路-建设路-秀山南路-白洋河堤岸路下,总面积约18.km2。区建设有多种类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植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雨水塘、蓄水池等,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面源污染控制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
海绵城市本底监测
监测项目背景
池州市海绵城市区北至沿江路-清风路,南至永明路,东到平天湖大道-人民路-九华大-齐山大道,西到昭明大道-长江路-建设路-秀山南路-白洋河堤岸路下,总面积约18.km2。区建设有多种类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植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雨水塘、蓄水池等,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面源污染控制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建设海绵城市监测系统,实时在线掌握现场信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合理把握“大海绵”模式的作用,其关键因素有:①立足于海绵城市的核心诉求,即构建符合城市发展的“弹性”系统,合理分析适宜本城市地域特点及基础条件的弹性系统构建策略。
三家部门各司其职修编规划
据了解,三年建设期内,将分三个阶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阶段以“治山”“理水”以及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水安全保障等工程为核心,计划完成项目53个,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搭建骨架、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以城市综合整治改造为主,计划完成项目140个,初步形成片区整体效应。第三阶段以完善部分老旧小区改造为主,计划完成项目20个。目前,在完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完成《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修订)》和《西宁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2~2030)》的修编工作;由市水务局负责完成《湟水河(西宁段)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12~2020)》《西宁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30)》和《西宁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30)》的修编工作;监测系统拓扑结构池州海绵监测试点由传感层、传输层、平台层组成。由市园林局负责完成《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的修编工作,目前,按照进度要求,以上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将在年底前完成。
搭建智慧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平台,是面向业务领导及时掌握海绵城市建设进展信息的需求,是海绵城市项目信息、考核信息、规划信息、实时监测统计信息等综合信息的有机结合,是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直观展示平台,其包括海绵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海绵城市建设业务支撑平台、各政务部门协作交流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具体服务与海绵城市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城市排水(污)工程运行调度、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和考核等全流程环节。融入互联网+海绵城市建设思维,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公众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的平台。此次海绵城市监测涉及到井下作业和盲管微小流量设备安装等,井下环境非常恶劣,工作场所空间狭小、采光少、大部分积水,甚至有毒性气体产生,需要将监测设备安装在井下管道里面,工作量非常大,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很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