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按照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总体要求,我国水电工程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恢复效果。现以国内水电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工作为案例,介绍分析表层种植土保护、高陡边坡治理、消落带治理、植被修复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工作。
消落带治理
水库消落带是指因水库调度等原因引起水库水位变
水土保持编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按照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总体要求,我国水电工程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恢复效果。现以国内水电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工作为案例,介绍分析表层种植土保护、高陡边坡治理、消落带治理、植被修复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工作。

消落带治理
水库消落带是指因水库调度等原因引起水库水位变动而在库区周围形成的一段特殊区域,是水位反复周期性变化的干湿交替区,是水陆之间的连接带,也是两者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生态过渡带。水库消落带具有自然保护功能,能减缓水库水流对岸坡冲刷,减少侵蚀,保护岸坡稳定,减少库区水陆连接带的水土流失量。因此,维持水库消落带的良好性能对水库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减缓和阻止消落带自然植被的退化和萎缩,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消落带生态系统,是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主要方面。

自然概况部分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对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和高程等没有做出详细的调查与介绍,不能够为后续设计、工程概算提供支撑;
二是在气象资料方面,缺失≥10℃积温、年蒸发量、风速风向、大风季节及日数、雨季时段、风季时段、冻土深度以及设计所需不同频率暴雨量值等重要参数值,使后续林草植物种选择与配置、水土保持拦蓄标准的计算与复核失去特征数据支撑;
三是在土壤资料方面,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经常出现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及种类繁杂,建设项目占地土壤厚度、可剥离范围、表土数量及面积等数据缺失,导致不能够准确计算表土剥离量;
四是在植被资料方面,调查工作不细,对项目区植被、主要乡土树草种组成调查不细,种名不规范,缺失生长情况及林草覆盖率等,不能够为后续植物措施设计提供背景资料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作者: 来源:)